《大秦赋》中的吕不韦,从一个商人到位极人臣的丞相再到权倾朝野的仲父,一步步走向了功高盖主自以为是的地步,最终饮毒酒自尽,落得悲惨下场,这和他商人的本性是分不开的。
吕不韦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一直秉承赚得盆满铂金为准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实质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尤其是秦异人死后,少年嬴政继位初期,吕不韦一人独断专行所有国家大小事宜,完全不考虑嬴政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嬴政实际上是臣,吕不韦才是君。
秦异人死之前,立嬴政为太子的同时,封吕不韦为嬴政的仲父,和太后赵姬一起代管朝政直到嬴政成年。此举虽然有利于秦国稳定和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大隐患,成年之前的嬴政几乎没有任何权利,比他的爷爷和父亲还要惨。
正式上任仲父后,吕不韦首先就是把朝中所有重要位置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注意哦,他是直接替换的,根本没有取得嬴政的同意。然后截留所有的奏折不让嬴政接触,所有大小事宜皆由吕不韦一人说了算,开始的时候吕不韦还会和嬴政商量一下,后面直接先斩后奏甚至都不让嬴政知道。
两件事足以说明吕不韦的独断专行。
第一件事:恰逢粮食丰收,一切准备妥当,秦国又到了兵出函谷关扩张土地的时候了,吕不韦随即命令上将军蒙骜、麃公分别率兵攻打赵国、魏国。大军已经出了函谷关,吕不韦才来禀报嬴政,是时候出兵扩土了。
嬴政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也只能说仲父做得对,都是为了秦国。
第二件事:出兵扩土的同时,吕不韦私自决定废止秦国沿用已久的斩首之功的法令,就是按照斩杀敌国的人头来论功行赏。吕不韦的本意是想多多吸收他国流民和降军广耕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
凯旋归来的麃公就恰好撞在了吕不韦的枪口上,他斩敌三万余人,严重违反了吕不韦颁布的新政,尽管麃公战功赫赫,吕不韦当朝决定罢免麃公一切爵位,收回兵权,而这个决定并没有和嬴政商量过。
麃公是目前秦国仅有的三个上将军之一,一共为四位秦王征战过,可以说是秦国的元老级人物,就这样被吕不韦一人当场罢免,嬴政也只是沉默以对,还表示仲父做得对,此时的吕不韦已经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吕不韦不仅独霸朝纲,还招揽天下才人为自己著书立说,他要写一部古今未有的帝王治国之术,他要嬴政亲政以后完全按照自己所著之书来治国理政,他把自己当成帝王中的帝王了。实际上,此时的吕不韦为自己赚得盆满铂金,并无统一天下的意愿,所以,他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李斯曾经劝过他,君始终是君,臣始终是臣,臣可以为王做事,但不可以替王决断。但已经权倾朝野的吕不韦哪里听得进去,他始终觉得自己目前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
吕不韦的才能只适用于秦异人执政时期,并不适合嬴政,因为嬴政是要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只有李斯才能辅佐嬴政,作为荀子最出名的两个弟子之一,李斯拥有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的经天纬地之才,更懂得君臣有别的道理。
所以,吕不韦对嬴政来说是多余的,甚至是个很大威胁,在嬴政逐渐掌握政权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吕不韦,风烛残年的吕不韦终究明白了君臣有别的道理,丞相的职务被罢免,势力全部铲除,最终自己喝毒酒自杀,了却残生。
吕不韦的下场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的时候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比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展现适当的能力。通俗点讲,就是不能抢活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