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银行,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银行员工需要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有银行在大厅设置课外学习角,只要客户的资产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把孩子送过来补习。

督导老师实力雄厚,由研究生毕业的银行员工担任,给家长省去了不少课外辅导费用,还不用担心孩子放了学会乱跑。

再有银行提供送豆浆服务,每周固定一天,在银行大厅摆上磨豆浆的设备,客户可以排队领取,也可以自备黄豆,现在磨制。

银行员工,则化身为食品服务员,给客户磨豆浆、打豆浆等,很多老年人为了薅羊毛,自己带着板凳,在银行里排队几个小时。

每次银行有新招数,都会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轰动,网友们热情吃瓜,褒贬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不少评论说,以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对手,都有可能变成银行,跟辅导班抢生源,跟早餐店抢生意等等。

银行好像什么都干,就是不干“正事”,明明是一个金融机构,却天天想着“歪门邪道”。

说起来也委屈,银行本质上也想好好经营,跟同业拼服务、拼产品、拼风控。

可是,银行业内真的已经卷不动了,大街上正常营业的实体店,可能占比最高的,就是银行了。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哪家银行创新出了新的产品,第二天其他银行就能纷纷上架,丝毫没有隐私可言。

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实际上也大差不差,同样的应聘条件、工作经历,面对同样的客户,接触相对比较狭窄的工作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年银行比较少,银行还能有点姿态,整天都有客户在排队办理业务,也不会关心一些小客户的阶段性流失。

现在连城商行都扎堆设立网点了,可市场上的蛋糕就只有这么大,特别是那群有钱人,早就被各家银行给瓜分殆尽,压根挖不出更多的资源了。

思来想去,银行业还是只能通过“大树法则”,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到网点,争取把存量的客户盘做大一些。

于是,辅导班、豆浆机、手工DIY等活动层出不穷,各家银行拼起了超凡技艺,而不是单纯在产品上下功夫了。

只不过,最难受的不是银行,好歹还在网络上有曝光,提升了一些知名度,达到了之前既定的部分目标,要不然也不会一直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心俱疲的莫过于,银行的基层员工们,任务指标一个没少,其余的工作量还成倍增加。

别以为组织一个活动或者项目,可以利用工作时间,都是银行员工在休息时间,筹备、组织和外联,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要知道,银行里是不存在所谓的“加班费”,没有哪家银行会严格按照“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员工的加班时长。

虽然有些同事的工资条里会有“加班费”的科目,这都是管理层统一分配的费用,并不是真正落实了“多劳多得”。

当然,银行的管理层时常会给员工“洗脑”,并适当树立典型,让员工积极开动脑筋,争取有更多的好点子,通过客户活动完成任务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银行真正该干的事,应该是致力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在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修炼内功,以期厚积薄发。

而不是剑走偏锋,以牺牲员工的幸福感为前提,在泥泞中痛苦挣扎,花那么多力气,仅是把考核数据稍微变得好看一点。

也许,这样的恶性循环,终究会自尝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