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计划理想今年会销售包括 MEGA 在内的 4 款纯电车型。但在今年的逆风开场后,理想汽车 5 月 20 日宣布年内不发布新的纯电车型。公司创始人兼 CEO 李想承认,“今年以来我们面临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多重挑战”。

一季度理想汽车汽车销售收入 242 亿元、环比下滑近三成。整车毛利率仍有 19.3% 的行业优秀水平(取决于卖出去的车价和成本高低),更能体现整体经营表现的经营利润同比、环比均转负,大约亏损 5.84 亿元。

理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说,在增加基础设施和销售曝光以及降价之后,销售势头改善,公司对未来月度销量增长持乐观态度,但同时预警 “第二季度将是公司今年最困难的季度”。盘前理想跌超 8%,开盘后跌幅扩大至 15% 以上。

李想在回答有关后续定价策略时的提问时说,目前 L7、L8、L9 新增订单量每周增长,没有任何降价计划,并提出作为一家健康的企业,销量和毛利率是两个最重要的营运指标。理想预期二季度收入在 299 亿元至 314 亿元,交付量在 10.5 万辆至 11 万辆之间。按照下限估算不含税的平均售价为 27 万元左右,大约是 2022 年初的水平。

它们账面存货水平来到 121 亿元高位,比 2023 年底多了 77%。如果最终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为销售收入,理想可能需要对其进行减值处理,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下降和财务报表受损。而进行中的裁员会进一步影响利润表。

- 参考 2023 年底的理想存货结构,总额 69.4 亿元,包括 39.14 亿元整车、5.04 亿元其他完成品、25.22 亿元原材料和半成品。
- 2022 年三季度,理想车型换代,为此计入和 ONE 有关的存货减值及合同损失 8 亿元左右。
- 之前我们在理想北京工厂看到厂区内停放千辆以上的理想 MEGA,对应大约 5 亿元产值。

存货高增应该跟 MEGA 有关。但实际上纯电车就是很难做,有技术实现的困境、原材料价格的原因、基础设施不足的原因、政策退坡的关系。这些主客观问题很难在一两年之内有根本性变化。如我们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写道:

在中国乃至全球,纯电动车一直都不是一门好生意。

在中国市场,从 2021 年开始,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持续飙涨,这导致纯电车型的生产成本走高。与同级别插电混动甚至燃油车型相比,纯电车型的购买价格偏高,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近三年,中国市场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速均高于纯电车型至少一倍以上。

2023 年以来,碳酸锂的价格高位跳水,从约 60 万元 / 吨降至 10 万元 / 吨,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回归至合理水平。但是,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头部厂商带头降价,价格战迅速蔓延至电动车全行业,纯电厂商的利润空间再次被大幅压缩。

在全球市场,无论欧洲、美国、中东还是东南亚,具备与中国市场类似水平补能基础设施的区域市场寥寥,这造成纯电动车难以推广。加之电动车的鼓励政策远不及中国,海外多数国家的新能源渗透率始终未能快速上升。2023 年全年,通过纯电车型赚到钱的电动车厂商仅有特斯拉比亚迪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曾说,现在是过去的行动的总结,指过去的事件和行动塑造了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现在的状态。现在,持币近千亿元的理想作出了它们的选择。(龚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