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周三),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迎来首次上市交易。上午开盘后仅十多分钟,上交所“24特国01”(019742)便触发临停,恢复交易后再度触发二次临停,收益率从2.57%走低至1.5%。业内人士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受追捧,仍是“资产荒”格局下资金寻觅优质资产所致,此类投资标的相较于定期存款,利率更高、流动性更好,相较于其他资产信用风险更低,但仍要警惕利率风险。

上市首日二度临停

5月22日上午开盘后仅十多分钟,上交所“24特国01”(019742)便触发临停,停牌后于10点恢复交易,短短九分钟后, “24特国01”涨25%,盘中再次触发二停,将自15时27分起恢复交易。

上交所公告称,“24特国01”上午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自5月22日10时08分开始暂停24特国01交易,自5月22日15时27分起恢复交易。

紧接着,深交所“特国2401”(102267)也异动拉升,涨幅超过13%,盘中触发临停。深交所公告称,“特国2401”盘中成交价较前收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10%,深交所决定,自11时14分20秒起对该债券实施临时停牌,于13时14分21秒复牌。

据悉,今日上市交易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30年固定利率附息债票面利率为2.57%,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停牌后,上交所“24特国01”成交量停留在1.62万手,价格报124.999元。深交所 “24特国01”成交量暂停在250万手,成交额为259.8万元,价格从100元拉升至113元。根据最新市场报价,两只特别国债的收益率双双走低,其中,上交所“24特国01”收益率从2.57%走低至1.5276%。

特别国债销售火爆行情此前已出现在银行柜台。5月20日,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售,部分银行向个人开放购买通道,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参与销售,有银行网点不到一小时即售罄额度。多家银行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购买主力仍是机构,也有不少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人投资者前来认购。

上市首日再度受到资金大力追捧,表明资金热度仍不减。追溯背后原因,受访人士认为,仍是“资产荒”逻辑下资金寻找优质投资标的推动。银行业分析人士称,本轮30年期特别国债中标收益率为2.57%,稍高于不少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流动性又比存款产品强,相较于其他资产信用风险更低,不少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具备配置需求。

从机构端来看,中金公司固收分析师陈健恒认为,购买超长期债券的主力可能主要是银行(约占7-8成)、保险(约占1-2成)和非法人产品(约占1-2成)。“银行类机构仍然有较强的配置债券动力。”他分析称,当前整体贷款增幅整体放缓叠加配置超长债券相比贷款性价比仍然偏高,金融机构的资金可能会向利率更高的资产流动。

警惕利率风险

记者了解到,本轮发行的特别国债属于债券交易价格随行情波动,即投资者购入后,或因价格上涨赢得收益,也要承担价格可能下跌导致的风险损失。不同于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交易能力的投资者购买。

前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本轮发行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受市场利率、流动性等影响,可能会产生买卖收益或损失。即投资者购入后,在锁定未来几十年的票息收益时,也要承担一定的利率风险,如果需要提前赎回,或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如果投资者是以获取长期利息收入为目的,超长期国债尽管收益吸引力不强,但是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其风险收益的性价比依然不错。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对于交易型还是配置型投资者,购入收益率较低的长期限债券都将面临风险。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文章中指出,对于银保机构等配置型投资者,如果把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如若遇到负债成本上升的情况,有可能会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对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

周毅钦也提醒道,由于超长期国债的期限非常长,如果以后市场利率出现上行情况,这类国债可能存在潜在的利率风险,进而对债券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投资者以获取资本利得为目的,将不得不调整持有策略。

今年以来,“资产荒”格局下,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前4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一度跌破2.30%关口,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跌下2.50%,至2.46%;到了5月份,随着债市利空因素不断被消化,中长债收益率又反弹,截至记者发稿,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3090%,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2.5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