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消息:上奇研究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50强城市”榜单,为了解全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度提供参考。截至去年底,全国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达到123,535家,同比增长16.8%,较2019年增长近七成。

【注:新能源汽车企业涵盖从原材料加工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到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充电及后市场服务)等五大环节】

50强城市合计拥有8.8万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其中20座城市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各有7城上榜,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和浙江,各有6城入围;福建占据3席,海南、河北、辽宁各占2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在榜单16-20位的依次是青岛、合肥、无锡、佛山、郑州。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首位产业”,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之都,加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链条布局,重点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蔚来汽车将中国总部和两座智能化工厂设在合肥,大众则在当地组建了包括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大众安徽(VWA)工厂以及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VWAC)在内的高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此外,江淮、安凯、长安、比亚迪等整车厂,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业也落户于此。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74.6万辆,同比增长1.43倍,占全国总量超8%,跃居全国城市前五。今年一季度产量16.32万辆,同比增长2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名11-15位的分别是长沙、武汉、南京、宁波、温州。拥有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大众、北汽福田、三一重卡等整车生产企业,博世、索恩格、住友橡胶、大陆集团、中信戴卡等零部件企业的长沙,正在加速推进“1+N”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

“1”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主承载园区,以长沙经开区及长沙县(含自贸临空区)为主,围绕整车企业引进培育配套供应商。“N”是指一众各具特色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比如湘江新区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浏阳经开区侧重推动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望城经开区重点引进培育智能座舱、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汽车电子相关产业;宁乡高新区聚焦先进的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产业体系……未来,长沙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将提高到50%甚至60%。

图源:人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人民网

苏州、重庆、杭州、天津、海口分列6-10位。作为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城,近年来重庆“换挡提速”,提出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200万辆。

目前,当地已集聚了长安汽车、赛力斯等16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今年一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16.51万辆,同比增长106.4%。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上海和陕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TOP5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分别拥有7618家、7140家、6697家、4650家、3384家。拥有比亚迪、欣旺达、德方纳米、贝特瑞等龙头企业的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基本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去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大涨104.2%至178.6万辆,超过上海(128万辆)、西安(98万辆),首次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已超100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