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空军一般是执行争夺制空权、轰炸敌军重要目标的任务,很少执行对前线陆军的直接支援任务。二战后,随着主战坦克等陆战装备的完善,以坦克为主力的集群攻击让各国陆军感到头疼。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研制并大量装备了T-62、T-64等新型坦克,对北约构成了直接威胁。面对这种钢铁洪流,北约陆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压力巨大,如何有效打击这些重型装备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当时武装直升机还未兴起,也不够成熟。因此美国开始考虑选择使用固定翼飞机给陆军前线进行支援。但是普通的固定翼飞机存在飞行速度过快、投弹精度差、防护力弱易被攻击等缺点。美国考虑开始研制一款专门的攻击机来支援一线陆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上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在使用A-1攻击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研制一款新型对地支援战机的需求。希望这款战机具有价格便宜、载弹量大、对装甲目标攻击能力强、可靠性高、生存力强、起降性能突出、维护方便等特点。

在此需求下,美国最终选择了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YA-10A原型机。在美国空军反复测试后,美国空军认为该机比刚刚服役的A-7攻击机更具优势,因此在1974年,正式同意A-10投入生产。1975年该机进入美军服役,被正式命名为A-10“雷电”攻击机。

这款战机昵称“疣猪”,是美国空军现役唯一一款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进行支援任务的战机。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方坦克、武装车辆和重要地面目标,支援地面陆军前线作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强大的火力。A-10攻击机威力巨大的机炮和强大的挂载能力可以有效对付地面目标,是对坦克等地面目标的巨大威胁。其挂载能力是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6倍。在海湾战争中,A-10攻击机的标准挂载为6枚227千克炸弹、2枚“小牛”和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挂载能力远远超过F-16等战机。

二是出色的低空飞行和野战起降能力。A-10攻击机的设计突出了低空飞行性能,强调了在野战机场的起降能力。其飞行速度虽然不快,但也可以达到600千米/小时,同时拥有着较长的留空时间。相对与武装直升机,A-10攻击机的飞行速度更快,飞行半径大,可以快速的对陆军进行作战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