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北京传来一则爆炸新闻,瞬间引爆舆论,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中央纪委决定,开除周而复党籍!一时间,众人哗然。

要知道,周而复曾经是文化部副部长,位高权重,作风端正。

为何一夜之间,便被无情驱逐,沦为党的“罪人”呢?

喧嚣舆论背后,一桩隐秘而离奇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庭上的悲鸣

新世纪伊始,北京市海淀区的法庭上,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原告

倔强的老人挺直腰背,眼神里充斥着浓浓的不甘与愤怒。尽管上了年纪,可他依旧精神矍铄,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位老人,便是现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他不仅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曾是文化部中的一员,身居要职,顶着副部长的荣光。可惜,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往事。

而老人此次状告的对象,听上去也颇为不可思议:两家报社,一家在山西,一家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与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文章的标题读起来依旧振聋发聩,相当劲爆。笔者高声发问:谁是中国最贪婪的人?

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檄文”,讨伐对象,正是中国的贪官们。

文章用词犀利,文笔老辣,可谓是字字讥讽。更有意思的是,笔者别出心裁,虚构出了一场足球比赛,让这些贪官同场竞技。而在这篇文章里,最特殊的一位,非周而复莫属。

笔者戏谑调笑,给了周而复“守门员”的差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周而复算不上贪官,干的坏事却半斤八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因周而复主管文化,帮助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本是他的本职工作,这便是守好“国门”。可是,这位守门员就连最简单的安分守己都做不到,让中国栽了个大跟头。

一次日本出行,竟然足足暴露出了周而复身上的几大问题!

据说,在1985年访问日本期间,周而复极其嚣张,可谓是无法无天,道德败坏到了极点,甚至直接触碰底线,违反了党纪规定。

这一来,他态度傲慢,会议中途便找借口离开,目中无人。二来,身为共和国的高官,周而复抛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东京游山玩水,整整三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几项指控,都充斥着浓烈的主观情绪,证据不足,情况是否属实,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第四个问题则截然不同,不仅涉及原则,而且还有明晃晃的“实锤”!

——周而复受到指控,他在日本访问期间,竟然公开参观了靖国神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靖国神社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周而复的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民愤,谩骂与指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如同潮水一般,将眼前的这位老人彻底淹没。

正是这四个问题,让周而复晚节不保,成为了人人唾弃的贪官污吏,文章发布于1999年,在一本名叫《青年》的杂志上,而这份杂志的主办方,正是山西省的某家报社。

很快,北京的另一家报社第一时间转载,掀起了新的讨论热潮。

文章的传播力惊人,没过多久,周而复在日本的“光荣事迹”便人尽皆知,激起了无数指责与嘲讽。面对此情此景,周而复再也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拍桌而起,直接将这两家报社告上法庭,对簿公堂!

在法庭上,周而复情绪激动,说出的话令人震惊不已。

他说,他是冤枉的,这些指控都是诽谤!

然而,周而复的愤怒,并未平息舆论的呼声。原因非常简单,针对周而复的处分,曾明明白白公之于众。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

那么,到底是谁在说谎?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被掩埋的真相

其实,在大众眼里,周而复的罪名可谓是“板上钉钉”。

1986年3月,官方媒体曾在头版头条,刊登出了开除周而复党籍的消息,便相当于定性。与此同时,当天的报纸上还多了一篇评论,标题为《严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充满着严厉的警告色彩。

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坚信,周而复必然做错了事情。

真相掩埋在历史的尘烟里,实际上,这件事还得从1985年10月说起

但是,周而复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一行人先参加了中日政治家书法展,随后参加了新制作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行程最后四天,则根据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的安排,四处参观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参观的行程里,偏偏就有靖国神社。

于是,周而复回到北京后没多久,便被中纪委找上了门。

中纪委七室轮番上阵,派出多人,找周而复谈话,明确指出,这是不容马虎的政治问题。既然周而复的确进入了靖国神社,就得受到纪律处罚。

1月22日,中纪委的处理结果便新鲜出炉:开除党籍!

短短四个字,让周而复彻底懵了,他提出了反对意见。几经拉扯后,中央最终决定,给予周而复一定的“特殊处理”。比如,周而复的工资待遇不变,也依旧可以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他的作家身份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可以自由出版书籍,进行创作。

可是,开除党籍,撤销对外友协副会长职务,是不容更改的处罚。而对于老党员周而复来说,物质乃是身外物,他最看重的,恰恰就是党员的名声!

尘埃落定后,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海外媒体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很快,周而复被逐出队伍,开除党籍一事,便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从表面上,周而复缺乏政治敏感度,的确该罚。可实际上,当天真正的情况,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真相之中,有两位关键人物,一个是日本人森住和弘,另一个是中国人王达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者,既是周而复的好友,又是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长,常年从事中日友好事业,对中日和平做出了极大贡献。后者,则是我国的文化参赞。

在最后四天的行程里,周而复拜托了老友一件事,他希望森住和弘帮忙寻找东京地区与二战有关的地方。原因无他,当时周而复正在撰写一本抗战小说,名叫《长城万里图》。因此,他需要实地采风,获取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

森住和弘一听,立刻热情地给予提议,不如去靖国神社看一看。

周而复深知靖国神社在二战历史中的重要性,便点头同意。安排好行程后,他将计划表送去了中国驻日大使馆,等待了四天,并未收到反对的意见。无论是驻日大使,还是文化参赞,都不曾发函劝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周而复认为,日程表已经通过审批,便按照原计划,在11月10日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观。不仅如此,他还进行了一系列走访调查,与当地老人深入交流。

不料,当天晚上,变故就发生了。

参赞王达祥急匆匆找上门来,告知周而复,政策发生了变化!

原来,由于日本教科书式事件,中方为了抗议日本篡改历史,颁布了最新的规定。官员不可以贸然参观靖国神社,哪怕是新华社的记者要采访,也得通过大使馆的层层审批。

这下,周而复慌了,王达祥也同样有些慌乱,但他反过来劝慰周而复,去就去了,大使馆通知延误,也的确有责任。原本,周而复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却万万没想到,回国后等待他的是一次次谈话与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周而复当时拍下的照片,都成为了他故意留念的铁证。

可实际上,那些照片不过是写作参考而已。

就这样,周而复的“罪行”板上钉钉,又夹杂了其他道听途说的指控。这件事的影响,持续了数年,纵然进入新世纪,周而复身上的骂名,也依旧未曾被洗刷。

不为人知的是,周而复始终不曾停下脚步,一直行走在为自己“申冤”的漫漫长路上。

16年后的沉冤得雪

从被开除党籍的那一刻起,周而复人生中,便多了另一件除了写作之外的大事:证明自己的清白。

身为一名作家,他并未自怨自艾,而是一边写作,一边申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坎坷的经历,让周而复想起了自己的好友丁玲。纵观丁玲一生,也是历经艰难,最终予以平反。因此,周而复决定,只要一息尚存,就创作不停,申诉不休。

他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原原本本讲述了当天的经过,递送到中纪委手中,只希望能够沉冤得雪,恢复党籍。

对于周而复这样的老革命家来说,党籍是一生荣耀的浓缩。

他的党籍里,凝聚着抗战硝烟中的炮火,用血泪铸造而成,被开除党籍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瞬间。甚至,周而复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早早嘱托了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每一份申诉材料细心备份,在递交给纪委的同时,也嘱托子女们好好保管。他叮嘱子女们,倘若在去世之前,他依旧没有恢复名誉,重新加入党的队伍。那么,等他死后,这项申诉工作必须继续下去。

曾经有人提议,让周而复换个思路,放下执念,干脆重新申请入党,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周而复的坚决拒绝。

老人家思路清晰,态度鲜明,他坚定地表示,自己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已经是共产党的一员,是不折不扣的老党员。倘若重新申请加入,意义完全不同,既然自己没有过错,既没有丧失国格,也没有丢失人格,那么便应该恢复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周而复一路走了下去。

而两家报社的那篇文章,更是激起了周而复心中的悲愤,他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回应了对自己的所有指控,只是为了还原真相。

遗憾的是,尽管周而复据理力争,这场官司的结果依旧让人失望。

法官认为,证据依旧不够充分,只能驳回周而复的诉讼请求。但是,如此打击,并不会击溃周而复,他执着于上诉,不曾放弃。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僵持多年的事情,在2002年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的9月18日,成为了周而复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六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匆匆而过,人生的旅途,也即将走向终点。

——中央决定,为周而复恢复党籍!

一份重若千钧的文件,让周而复多年来的努力,一锤定音,有了最好的结局。

“鉴于1986年给予周而复处分主要依据是其参观靖国神社,而周而复参观靖国神社与其创作《长城万里图》一书有关,故原认定的其他问题可不再作为处分依据。然而,鉴于周而复未经请示擅自参观靖国神社,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因此决定将原来‘开除党籍’的处分改为‘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至此,这条漫漫申诉路,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尽头。

冥冥之中,似乎当真有定数。

就在恢复党籍与名誉一年半之后,九十岁的周而复闭上双眼,与人世间挥手作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华社的讣告上,赫然写道:这是一名优秀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沧海横流,历史最终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

回首往事,周而复的“沉冤得雪”,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考验呢?

参考文献:

1、梦棠.我所知道的晚年周而复[J].纵横,2005,(第1期).
2、王周生. 周而复:舟行一任逆风吹[J]. 上海文学, 2021, 第525卷(7):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