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中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曾经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百废待兴,我们落后西方国家上百年的时间,而如今我们已经基本追赶上来,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反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5月15日,我国量子计算机领域再次迎来了重大突破,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曾经我们在这一领域被国外牢牢卡住脖子,而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电脑“本源悟空”,在高密度微波互联模块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攻克了“卡脖子”的“一根线”,真正实现了国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核心部件一直被日本所垄断,所以价格非常的昂贵,而量子芯片则被称为“量子计算机的大脑”,而高密度的微波互联模块就是大脑当中的神经,不仅要精确地传递信息,还要保证隔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在互联模块当中必须要有一条线,而这条线的核心,就是条特殊的超高频率同轴电缆。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以比国外更低的成本,成功地解决了互联模块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将其完全国产化,从根本上解决“一根线”被国外垄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密度微波互联模块,可为100多个比特的量子芯片提供高质量的微波信号,并在极低的漏电流情况下,实现跨温域微波信号的稳定传输,从而提升量子芯片的计算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台“本源悟空”,内置72颗超导量子芯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之一,而这台量子计算机放在国外性能也是非常强悍的,已经为120多个国家的858多万名用户进行了超过18.3万次的量子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量子计算机的艰难发展

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超导和光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基于超导体的量子比特,能够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高速度的计算,而光量子计算则以光子为量子位,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稳定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潘建伟院士团队于2017年成功发射了“墨子号”,完成了1200公里远的量子纠缠分配与密钥分配,这代表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构建全球性的量子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中国陆朝阳院士团队研制出全球首台“九章三号”光学量子电脑,完成了一次名为“玻色采样”的实验,其运算速度超过了全球最快的常规超级计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超导量子计算起步较晚,但仍在迎头赶上,这是中国量子计算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郭国平和郭光灿为代表的合肥微尺度材料研究中心的量子计算机团队为主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原二代”是中国第一台可用于实际应用的量子计算机,并在2021年将其24位量子位应用于一位客户。

2024年1月6号,中国自主研制的“起源悟空”超导量子电脑正式上市,并对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了远程接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我们的研究,新一代的计算机已经可以容纳255个光子,这意味着计算更加精确,更加快速,可以轻易的击败目前所有的常规计算机。

最关键的是,它可以用中国的语言编写程序,在复杂的计算过程中,它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它的技术,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中国在计算机方面的突破,再一次震惊了整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中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

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就会变得越来越强,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技一直在路上

现如今,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方面,我国的太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回想起1999年11月20号,中国首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升空,那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当时神舟一号的成功,举国欢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十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根据新闻联播的报道,2024年中国将会进行100次以上的发射。

由此可见,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比起以前又有了不小的提升,5月3日正好是嫦娥6号升空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网民等在电视机前,想要见证这个历史性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时,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雨,甚至还有阵阵雷声,很多人都以为嫦娥六号会延迟发射,但事实并非如此。

嫦娥6号不受雷暴雨的干扰,冲破了云霄,精确地进入了地月过渡轨道,宣告了这一次的发射圆满结束,这也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5号”搭载着“嫦娥六号”探测器升上天空,按原计划,嫦娥六号将是全球首个对月球背面进行取样的探测器,英国大学航空专家称,此次探月工程对于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成长为一个科技强国,这其中固然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有关,但更重要的,却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教育与研究机构,以及庞大的科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荣的经济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报告称中国在2022年一年内用于科研和开发的投资总额高达2280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2.6倍。

结尾

中国令世人惊叹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每次中国都能让网络上的人和其它国家大吃一惊,事实上,当中国越来越强时,我们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过去,中国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昌盛,简直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祝自己的国家越做越好。

参考信源:

环球网 2024年5月16日——重大突破!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一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 2024年5月18日——重大突破!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年5月17日——实现国产化!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完成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青网 2024年5月16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一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