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虽然大家都知道做好直播很难,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跳进去”。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直播内容包括分享学习经验、展示才艺、公益助农等,但其中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在“全民直播”时代,当代大学生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对社会、对大学生都有现实意义。然而,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直播,无论是直播内容,还是直播时长,或者是直播地点等,都偏离正确轨道。例如为求流量打擦边球直播低俗内容,不仅“污染”社会、不利于未成年人,还涉嫌违反《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定。

在直播时长方面,由于与经纪人约定的直播时长比较长,如最少直播时长为“一天播4小时,一个月100小时”,对大学生主播的时间、精力都是较大考验。毕竟,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当直播占去大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必然有不利影响。然而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大学生主播深陷流量泥潭难以自拔,最终会配合经纪人对直播时长的要求。这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部分大学生主播将直播地点选在了寝室或教室。众所周知,大学寝室是相关同学共同的“家园”,这里安放着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当寝室沦为“直播间”,意味着与主播同一寝室的其他同学的个人隐私,也可能通过摄像头被直播出去。这不仅涉嫌侵犯同学隐私权,而且还会打扰同学学习和休息容易引发矛盾。即便同寝室的同学允许被直播,也不妥当。

大学生主播将教室作为“直播间”同样不合适。因为,这容易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或自习。再说,其他同学也没有当“背景”的义务,如果未经同意将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老师对外直播,也涉嫌侵犯被直播人的人格权。也就是说,大学生主播在教室搞直播,轻则影响同学关系,重则容易触犯法律构成侵权。不管是寝室还是教室变成“直播间”,都扰乱高校正常生活或教学秩序。

因此,针对大学生主播的种种不当行为,每所高校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引导方面,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直播暗藏的流量陷阱——即直播时间越长、内容越擦边,带来的流量越多、收益越多。大学生可以拥抱新事物,但直播不能侵占学习休息时间,更不能在灰色地带游走。希望各高校进一步完善科目设计,将网络直播等内容作为一门基础课进行普及。

同时,还应该就校园直播的范围与边界,通过校内制度进行划定。比如,学生寝室、教室、卫生间、洗澡间等涉及个人隐私和管理秩序的场所,严禁进入直播镜头。既要针对违规大学生主播明确处罚规则,也要明确宿管等人员的监督职责。总之,可以允许大学生主播在校园可公开、可传播的范围内,开展直播活动,但要坚决禁止侵权师生个人隐私的直播活动在高校校园内泛滥。

必要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出台文件,指导高校加强对学生直播活动的规范管理,以创造和维护文明、有序、合法、规范的大学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