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震惊全球——

3万英国人因为使用了美国的血液制品,感染上了艾滋和丙肝病毒,至少3000人死亡,目前死亡人数还在上升。

5月20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含泪道歉,称这一天是“英国的国耻日”。

事故的原因荒唐至极,因为美国的血液捐献者中,既有囚犯,也有瘾君子,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

早在40年多前,英国就曝光过此类新闻。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英国就有5000多人不幸感染上艾滋病和丙肝病毒。

多年过去,感染人数上涨了5倍,他们痛苦一生,才终于等来真正意义上的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血液制品到底有什么问题?这场3万人的悲剧,为什么会在英国蔓延40余年?

真相,令人胆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人血成为一门生意

由于涉及伦理和安全性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禁止有偿献血,像我国在1998年出台的《献血法》就明确指出,卖血和接受卖血均属于违法行为。

但美国是个例外,因而全球超过94%的付费血浆都是美国供应的。

在美国,人血买卖早已成为一门大生意。

美国一年出口血液制品超过200亿美元,比卖大豆和玉米赚得还多。多年来,一直蝉联全球第一血液制品出口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血液制品工厂。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美国政府和血液制品公司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美国的献血条件非常宽松。

欧盟等国家规定一年的献血次数是45次,中国是26次,但美国高达104次。

美国的血站遍布全国,就是为了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献血,不,卖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费城奥尔尼社区的血站。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献”一次血平均下来可以拿到40美元,而且献得越多,单价越高。

献血5次后,报酬将根据体重计算,外加奖金。

美国每个州的价格不同,“优惠力度”也不一样,平均下来,一个月能获得500美元的额外收入。

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大部分是走投无路的穷人,比如失业人员、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当然也不乏一些想要赚快钱的学生党、打工族,只要每周卖两次血,就可以轻松获得几百美元的收入,实在是很划得来。

长期卖血带来的后果,是血压升高、贫血、抵抗力下降,罹患肝肾疾病的风险增加。但穷人的身体越差,就越需要通过卖血去换钱,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而知,这些血液存在多少安全隐患。

按照规定,在献血前,捐献者是需要进行健康检查的,但不少人为了钱,不惜隐瞒病情、使用作弊手段通过检测。

偏偏美国对捐献者的要求又非常宽松,身体素质差的、有隐疾的、体重不达标的,甚至瘾君子、性工作者,统统都能蒙混过关。

所谓的健康检查,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更可怕的是,就连在监狱里服刑的罪犯,都可以拿血换取钞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纪录片《第八凝血因子:阿肯色州监狱血液丑闻》就曾揭露过美国监狱的卖血丑闻。

纪录片披露,上世纪80年代,美国阿肯色州监狱曾将大量囚犯的血液卖到国外,因为囚犯的血液量大且廉价。但由于其中一些囚犯的血液携有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令全球数千人因此感染。

当时身为阿肯色州州长,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不旦默许这一“脏血交易”,还从中赚取一杯羹。

监狱,是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的重灾区。再加上针头滥用、检测不严格等诸多问题,一袋袋含有病毒的血液制品出炉,流向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1970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铁默斯在《赠予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一书中预言:如果美国血液供给模式成为世界样板,会造成严重的流行病。

几年后,铁默斯的预言,成了真。

英国医疗史上最大丑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轰动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纪录片公布了一组可怕的数据: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因使用了从美国进口的“脏血”,英国约4689人感染丙肝,约1250人感染艾滋病(包括380名儿童),约3000人死亡。

这些致命的“脏血”,一部分用于治疗血友病,一部分用于手术或分娩后需要输血的人群。

当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推广一种治疗血友病的方法——注射第八凝血因子,虽然价格高昂,却是当时为数不多有效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第八凝血因子注射的血友病患者。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第八凝血因子是一种蛋白质,提取自健康人的血液中。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球发布警告,不要从他国进口血液制品,但由于英国国内的血液制品远远不够,只能从“血浆大国”美国进口。

第八凝血因子被源源不断地注入英国血友病人体内,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救命的“神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美国阿肯色州监狱的囚犯。

这些血浆里,混入了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献血的美国阿肯色州监狱囚犯。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英国血友病患者不断感染了不明肝炎。

80年代初期,开始有人患上艾滋病,但由于那时候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匮乏,谁也没有意识到血液是病毒传播的根源。

彼时,英国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血液服务机构上下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直到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开始报道国民因输入“美国脏血”而感染艾滋病,英国政府这才慌了神,原来那些进口的血液制品真的存在问题。

当其他国家纷纷停止使用“美国脏血”时,比如我国在1985年就明令禁止进口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但为了利益,同时也为了保全颜面,英国政府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他们发表官方声明,没有证据表明来自美国的血浆会传染艾滋病,民众可以放心使用。

短短几个月后,打脸的一幕出现了。

1983年11月,一名英国血友病患者死于艾滋病,此前他曾注射第八凝血因子。

●英国血液污染丑闻部分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开始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面对民众的担忧和质疑,英国政府应答如流,一句话,只要没有确切的证据,就不能证明我错了。

1985年,NHS做出了一个补救措施——对血液制品加热处理,消除艾滋病毒。

荒诞的是,这本就应该是注射前的常规操作,但只是因为要增加成本,NHS就放弃了这个步骤。而且早在2年前,英国医学专家就曾警告过这个风险。

更加荒诞的是,为了掩盖真相,对那些前来检测艾滋病毒的患者,医生选择了沉默,致使很多患者在多年后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不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传染了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与此同时,英国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大量销毁相关文件。

于是,不断有患者感染,也不断有人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名叫科林的小男孩,去世时只有7岁。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受害者们开始团结起来,指控英国政府的“大规模犯罪掩盖行为”,要求政府公开真相,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但无异于以卵击石。

时任英国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说,国家不会补偿那些遭受“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的人。

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更是断言,因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已根据当时的医疗建议得到了最好的治疗”,从而拒绝赔偿要求。

面对英国政府的百般抵赖,2006年,安迪·埃文斯发起了“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组织”,带领受害者们四处奔走,十几年来,从未放弃对英国政府的追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迪·埃文斯

安迪也是血液污染丑闻的受害者之一,他在十几岁时治疗血友病的时候,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此后这两种病毒伴随他半生。

多年来他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几次被医生下达死亡通知书。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液污染丑闻受害者家庭抗议活动

在这期间,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出现脏血丑闻的国家,医生、政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而英国的相关责任人始终毫发无损。

迫于舆论压力,2017年7月,时任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对血液感染丑闻展开公开调查。

2018年7月2日,英国高等法院宣布正式着手调查此案。

调查持续了6年,这6年间,至少有710名受害者死亡。

2024年5月20日,随着一项长达2500页的调查报告出炉,所有谎言和阴谋都被揭穿。

报告谴责英国“历届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血液服务机构”,这是一场持续了40多年、自上而下的欺瞒。

英国首相苏纳克向民众道歉,“今天的报告显示了我们国家生活核心中长达数十年的道德失败。……在每一个层面上,我们所信任的人和机构都以最令人痛心和毁灭性的方式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英国首相苏纳克道歉。图片来源:法新社

苏纳克承诺,会尽最大可能对受害者进行赔偿,英媒预估赔偿款总额将达到100亿英镑(约合923亿元人民币),但那些逝去的生命和民众破碎的心,还可以补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迟到的正义,

不是真正的正义

“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组织”创始人安迪,已经和病魔抗争了几十年。

他和那些受害者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赔偿,而是追责。

当年英国的许可机构为什么允许美国的血液制品进入英国,又为什么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进行筛查和消毒?

前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为什么会言之凿凿地宣称,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艾滋病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还有那些官员、医生、机构的公务员们,为什么多年来向民众隐瞒真相?

安迪有太多的疑问需要回答。

但时至今日,仍未有一个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英国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的照片被印成标语,上面写着“不是我”。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多年来的治疗,彻底摧毁了安迪的身心,除了坚持治疗丙型肝炎和艾滋病,他还必须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尽管如此,安迪说,比他痛苦的人还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者们正在不断离去,同样地,那些本应为这起丑闻负责的人,也接连离世,因而免去世人的拷问和法律的审判。

这迟到的正义,还算正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9日,血液污染丑闻影响的人们聚集在伦敦的守夜活动中。图源:路透社

因为英国历届政府的隐瞒、拖延和不作为,这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以3万人的痛苦和3万个家庭的支离破碎画上句点。

但这场悲剧,在英国引发的信任危机将久久无法消散。

当政府、医生、医疗系统,不能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社会还何谈信任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的另一边,那个全球最大的“血液工厂”,还在源源不断地疯狂吸血……文/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