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有些长,或许可以作为你房屋交易时的一个小小参考。

年初的时候,第六感告诉我“形势一片大好”,于是产生了卖房的想法。

我就好奇询问了楼下的房屋中介,中介发来了去年我们小区的二手房成交情况,同样80平的房子,年初成交比去年少了快10w。

今年又快过去了,现在我们小区实际成交情况我也没再询问,倒是等来了成都购房新政策,这或许再次验证了我的第六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窗户拍的修了快十年的468

说到自己的第六感,我自己都佩服它的神奇。

第一次是06年上学的时候看上了淘宝,那时候真的还跑去青岛数码城看货,想和商家谈放上网帮他们卖,问了几个卖打印机和相机的老板,他们居然觉得不靠谱,很新奇。最后我就转去服装批发市场真金白银花了巨资两千块进了一批衣服去卖,只卖出去一件就放弃了。想想如果当初坚持下来,或许就是那波吃电商红利的人了。

第二次是07年第一次来成都旅游,真的是来了就喜欢上这里了,觉得啥都好。当听到出租车司机说一环的房子只有三四千一平,当时就产生了买它的冲动。因为我听朋友说那年北京的房子都八九千了,成都这么巴适,比北京便宜这么多,以后一定会涨的。可惜我一没钱二还没毕业,于是也就没再多想了。

第三次是08年那会儿,想做快递,那时候快递点不多,同样有想法没行动。

第四次是14年,从来不碰股票的我进场了。14年之前我对股票的粗浅认知就是股市都是赚不到钱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牛市来的时候可以整一波然后再也不进场。

有一天在和朋友聊天时他告诉我他快解套了,我依稀记得他被套了有几年了吧,这会儿开始解套了?

第六感告诉我牛市来了,于是我一边补课一边小跑进场,于是15年来了波资金牛,短短两三个月赚了30个w,紧接着是15年的大跌,一两周又还回去了,后来自己又花了几个w去上课学技术,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想听的以后可以写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市后大家学习高涨

第五次是15年成都天府新区开始挖兴隆湖的时候,那时候经常去那边转悠看湖什么时候挖好,什么时候注水,那时候就在想湖边的房子如果能买一定有升值空间,后来听说那时湖边就一个楼盘,好像某单位的才有资格买,现在每次去那边玩,看着那个盘心里就想,都是哪些单位的人住里面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隆湖边的建筑工地

上面所有的妄念也好机会也罢,最终现在还在做的是股票,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操作体会是: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只按自己定的规则玩,不要随着市场起舞。这条规则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是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那我们的人生呢,难道要永远随着环境起舞吗?

禅宗强调内心有一颗强大到混蛋的核,才能在宇宙中不易被风吹散。

网上有很多关于80后现状的总结,一地鸡毛的生活、老婆成了最好的室友、孩子成了拆不散的敌人、拼命挣钱钱没挣到、拼命顾家家没顾好……

再往前的七零后、六零后呢,多少人不是辛苦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全部的身家就是一套房。

人生几乎可以和一套房子划等号了,

大家都过成了一个样子,这是不是因为无意中随风飘摇,在洪流的裹挟下跳出了同一种舞步呢。

当房子不再是房子,当房子超出了人类基本遮风避雨的功能,承载了过多的生命之重,还要陪着它一起舞吗?

成都这次出台的购房新政,我没有细看,反正就是松了嘛,背后的逻辑还需要分析吗?涨也好跌也好,自己玩去吧。

定好自己人生的游戏规则,把它玩好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