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起堂原创 | 不编不传,有源有据,分享商界创业传奇,解读大佬管理智慧。】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著《华为访谈录》,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张贯京《华为四张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华为老员工说老板:如果你打工,没有公司会录用你

在很多写任正非的文章评论区,经常有键盘侠批评说这是在造神。

在管理学界,也确实有很多专家学者,比如金一南、王育坤等,皆评价称任正非为中国的“经营之神”。

但,这并不意味任正非就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

任正非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

任正非在采访中曾公开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如果不是这个世界宽容,自己也没有今天。

华为早期有位能力很强的员工,后来辞职去了美国,临走的时候他对任正非说:你这个人只能当老板,如果你要打工,没有公司会录用你(任正非公开讲话中透露)!

类似这位员工对任正非心存意见的老员工,并非个例,比如华为前高管李玉琢,就曾撰文指出任正非脾气太暴躁。

02

老板的缺点

在部分华为早期老员工的印象里,任正非确实有缺点,甚至是很鲜明的缺点。

缺点一:脾气暴躁

很多早期华为员工(皆为高管,老板从不骂普通员工),都有老板脾气暴躁的印象。

华为早期一位海外高管,就讲述了老板任正非脾气暴躁、批评下属方式粗暴的几件小事。

案例1:

华为前海外某高管,在向老板任正非汇报海外某合作项目的谈判进展时,提到对方索要报价数据时,任正非突然勃然大怒,对几位下属咆哮道:“你们有没有……让相亲对象直接看一下你们的……那样不是更快吗(原话较粗鲁,此处省略若干字)?”

现场华为全体参与谈判的代表团中,还有两位女同胞。

当时,负责汇报的高管气得把文件一摔,就离开了房间,那一刻感觉真的不想在华为干下去了。

幸而有董事长孙亚芳劝解:“其实老板很器重你的才华,他就是有些脾气不好,但心地很好,对员工很好,对我们也是一样,越是信任越会骂你,你慢慢就习惯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是老板有时候的批评方式,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2:

一位华为的副总裁,曾长期担任公司的宣传部长和首席新闻发言人。

在参加北京电信展期间,该副总裁陪同任正非到一家五星级酒店拜会一位参展的国外运营商。一行人到达酒店大堂时,老板发现资料袋中缺少一份技术资料,立刻发怒,对着副总裁骂道:“你们那都是吃白饭的吗?那么重要的资料怎么没有带?!”

任正非一边怒骂,一边还顺势踢了副总裁一脚。

副总裁一声没吭,事后撩开裤脚发现,腿杆上一片青乌。

但正如董事长孙亚芳所说,老板越是信任越会骂得凶,这位老兄后来成了华为常务副总裁。

当然,还有多位前华为高管,都曾会回忆被老板怒骂的场景,但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些被老板骂的,都是高管。甚至有个别高管后来要离开华为时,还被任正非想方设法挽留。

缺点二:不懂营销

任正非常说自己不懂营销,可有一例为证。

这是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亲历的一次任正非和客户互动的过程。

一次,任正非到访河南安阳电信,一下高速,发现客户所有的领导均驱车在高速路口迎接,任正非见此场面,顿时面露不喜。

中午,客户设宴接待,任正非却执意要去大排档吃面条,转了一圈实在找不到(北方没有大排档),再加众人劝导,才终于肯去酒店就餐,但却提出只吃桌上凉菜,不吃热菜。

酒桌上,客户老大端起酒杯致欢迎词,直到干杯,任正非依然面无表情,纹丝不动。

办事处主任打圆场:老板身体劳累,不能喝酒,我代表老板喝一杯。

任正非眼一瞪:“狗拿耗子”!

办事处主任顿时不知所措,脸色由红变绿。

饭后,客户老大陪同参观殷墟遗址博物馆,客户老大亲自担任解说,任正非一路基本一言不发,场面甚是尴尬。

参观完毕,客户老大向任正非赠送礼物,一件刻着甲骨文的龟壳纪念品,任正非扫了一眼,就顺手交给了旁边的吴教授:你处理吧。

此时此刻,场面何其尴尬,客户老大的内心恐怕早已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办事处主任内心也恐怕唉声不已,旁边的教授也只能陪着尴尬不已!

据说,客户经理当时几近崩溃,站在老板身后,目光灼灼,自言自语道:我真想踢他一脚!

参观完毕,任正非借口有事,匆匆告别。

只是不知道,客户经理还能不能有后续合同可以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缺点三:跟客户吹牛,口气太大

都知道华为早期最能吹牛的两个人,一个是任正非,一个是郑宝用。

在华为内吹牛,是给员工“画大饼”(当然后来一步步都实现了),虽然当时听着当是笑话,活跃气氛,一帮年轻人继续加班奋斗,倒也挺好。

但是在客户面前吹牛,口气太大,就被客户所不喜了。

一次,一个邮电局来找投资,任正非说了一句话,把本来要投的1500万变成了5万。任正非说的那句话是:“我任正非的名字就值一个亿。”邮电局的领导说:“你太吹牛了!”

那个年代,和任正非见面的很多客户至少都是电信局里的一二把手,这些人听到任正非的大话当然反感,所以,早期华为很多客户经理、办事处主任,都不愿意安排老板见客户。

当然,多年以后,那些反感任正非吹牛的老电信人,再谈起任正非时,无一不是敬佩不已。

03

不完美的任正非,也是伟大企业家

关于任正非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就是任正非,个性鲜明,缺点很鲜明,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但这也并不妨碍任正非成为一位伟大的企业家。

脾气暴躁好骂人,但却从不对基层员工发火,被他越信任的人才会骂的越凶,当然,那些经常被骂的人,大多成了华为的高管,或者成为高管多年后离开了华为。

和客户打交道时拒绝隆重接待不给面子,其实,这也是艰苦奋斗的老一代企业家的本色显露,只干实事,不喜逢迎拍马,不喜排场,从不需要前呼后拥,一切轻车简从才最好。

至于在客户面前吹牛说大话,现在来看,正如余承东那句话总结很到位:只是不谦虚而已。

当然,这些解读,并非是在美化任正非的缺点,任正非自己也从来不否认自己的缺点。

任正非始终清醒,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自己不过是“一个土民,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帮精英抬着登上了山顶,成了‘体面的小老头’”。

但一如苏格拉底那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任正非的格局就在于,“我认为我自己不行,我允许别人比我行,才有华为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完人实际上是很少的,我不希望大家去做一个完人,因为做完人很痛苦。我们为了修炼成一个完人,会抹去身上很多棱角,自己的优势往往会被压制,成了一个被驯服的工具。

所以,华为需要不完美的战士,不需要完美的幼童。任正非对新员工说:

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要过多关注缺点,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优点。

华为的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相对于强调人才的技能,华为认为,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

不仅如此,任正非要求人力资源部:

要反复学习“开放、妥协、灰度”, “如果戴着有色眼睛看人,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

任正非希望华为的“干部政策灰色一点,桥归桥,路归路……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

所以,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也并不意味着要求奋斗者就必须要完美。

华为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是这样阐释“华为不需要完美奋斗者”的:

奋斗者是以个人绩效和其组织绩效来定义的,而不是以道德规范来评判的,因而,可以讲奋斗者并不完美,会有各种缺点或错误。

同时,也应该宽容奋斗者犯的错误,允许其持续地改进工作,不断地挑战高绩效目标,接受奋斗者本身就与挫折和错误相伴的事实。

其实,不需要完美的奋斗者,这也是华为奋斗者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