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资源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黑土地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筑建起北大荒粮仓基地,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手中有粮心不慌,这就是生活中的亮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什么选择,背井离乡,走出去,不愿意在家乡生活呢?听我给大家分析。

第一:人际关系复杂,不作为情况相当严重。

东北现存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居多,以农业、水产、政府机关、一些零星企业为主。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敷衍了事,举不胜举,一个企业的中层干部,普遍是外行领导内行,养殖大雁的人员能放到水产部门,去养殖水库里的王八,隔行如隔山,这岂不是一种笑话。企业里的人员,不是经理的小舅子,就是副经理的外甥,只要是亲戚就是家里人,至于能不能干好工作,那就另当别论。反正自己家的亲属有工资,钱照样拿,工作干的好不好,那就推着走,真要出现工作重大失误,欺上瞒下,从一个部门在换到另一个部门,一切了事,万事大吉。

第二:留不住有才能的人员,年轻人更是走出去的居多。

以农场为例,三年前人口一万人之多,现在每个农场三千人左右,可见人口流失严重,招来的大学生来到农垦后,得不到重用,要想得到提拔就要用金钱绑架,没有好的关系基础,在没有经济条件做后盾。那只能论资排辈,等待天赐良机。所以很多大学生来到这里,看透了形势,也都纷纷的从新找出路,抛弃工作走出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

第三:东北气候寒冷,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小型企业纷纷倒闭,就业机会大大减少,车少人空,没有人气的地方,就没有商业空间的繁华,这是不争辩的事实。我希望在良好的和平年代,东北能够再振兴起来,探索自己的发展空间,让生活更充满活力无限。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以场为家,千里马跑起来,伯乐多起来,东北的振兴之路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