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在6月的第3周,人社部终于发出了养老金上调的通知。对比往年,这一次发布的时间点相对是比较晚的,不仅仅是在近5年,可以说更多年来,发布通知是最晚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退休人员也不用担心,因为无论何时发布,养老金调整还是从1月1日开始计算起,所以退休人员所得不会受到影响。这一次调整的总体比例为3%,虽然之前不少专家有过预测会比去年上调的标准更低一些,但是一般预测调整比例可能是在3.5%左右,现在一下子下降20%有点出乎预料。

对比下近几年的调整比例,2020年养老金上调5%,2021年养老金上调4.5%。2022年养老金上调4%。2023年养老金上调3.8%,最近这5年一直在下降,但是下调幅度一般是在10%左右。不过此次调整3%,对比去年的上调比例3.8%,下调比例达到了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有数据测算过,现在退休人员全国养老金的平均值大约是在每月3300元,如果此次上调3%,也就意味着平均上调额大约是100元。目前全国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人数,大约全国有1.62亿人。也就意味着国家人社部门在2024年养老金支出,将多出每月162亿,全年多支出2000亿元。

回顾下养老金上调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三年间年度最高涨幅就达到了10%,对于退休人员的生活改善影响非常大,而且10%的涨幅持续维持了8年,不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直接翻番,多者更是涨了2倍以上。

到了2016年开始,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也纳入养老金调整范围,人员数额急剧扩大,之后涨幅开始变低,降到了6.5%,之后达到5%的平均年涨幅。此时养老金上调比例基本是同GDP的增幅保持一致,让退休人员也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了现在,养老金的平均基数也比较高了,老龄化的来临,让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从2023年开始,建国后第一波人口出生潮的民众,也就是1963年开始的婴儿潮,开始全面进入到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范围。此时高基数、多人口背景下,涨幅自然也在降低。

人社部此次发出的通知中,指导各省市自治区的调整方法,仍然坚持过去一直的三个原则,那就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三大调整办法。也就是说持续坚持了,“多缴多得,长缴长得,重点倾斜”。

后续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人社部宣布之后,各省市将根据人社部的通知,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养老金上调细则。全国各省市制定的细则差别还挺大的,后续应该在随后的一两周内基本都能看到。大家具体可以进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2024年上调3%,上调比例继续下降,那么我们现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是新增劳动力的人数还在下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有一篇论文,《人口负增长与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基于宏观制度与微观待遇视角的分析》,其中测算过,我国职退比从2021年开始下降:将从2.65(即2.65位在职职工赡养1位退休职工)下降至2050年的1.11,在职职工赡养压力逐渐增大。

在未来年度,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稳放缓,有可能养老金上调比例还会下调,所以在之前国家人社部也做了一些调整,机关和事业单位10年养老金并轨,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未来全国一盘棋来解决养老金持续的问题。

不过现在看来,终极解决方法,就是养老三支柱的建设,尤其是从2022年开始的个人商业养老金体系建设,预示着未来如果想品质养老,还是需要靠自己在工作期间,多做好养老规划和安排,做好年金规划和养老保险的安排。那么现在你有开始准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