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供应将严重过剩,这是不是意味着油价将会迎来大跌时代呢?

国际能源署在12号发了个报告,说到了2030年全球石油将严重过剩,预计当年日均消耗1.06亿桶,但日均供应为1.14亿桶,也就是说,到时全球每天将多出800万桶用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大家伙儿肯定关心中国未来的这个油价会不会大跌?如果中国油价跟国际接轨,还会是今天这个高居不下的局面吗?

我先给大家说说中国油价在全球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我查到2022年3月28日的数据,全球170个国家地区,中国油价排第61位,比全球平均油价高七毛五,大概是个中上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像中国香港的油价逼近20元每升,发达国家地区因为是石油消费大户,油价一般都比较高,而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产出国明显油价更便宜。

像这个伊朗、委内瑞拉的油价只有几毛每升,明明可以白给你,非要象征性的收一点。

所以你看,大部分国家的油价基本是跟国内原油产量和进口量紧密联系的,但每个国家油价的定价标准不同,有的国家消耗量大,但在定价时,国家会用财政补贴油价,也会让成品油的油价降低。

那中国成品油的定价标准是怎么样的呢?

基本是三个大头构成——炼化、销售运输和税费。

以北京92号汽油油价为例,其中国内油价的这个税费是大头,什么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附加税等等,大约占三成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销售运输的成本、经销商利润和损耗,大约有个1块多,占近两成左右。

最后炼化这部分包括原油采购成本、炼化厂成本和利润,这部分占四五成左右。

这个炼化部分的原油采购成本,也会影响最终的成品油定价,国内也有固定的价格管理标准。

像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20美元每桶时,这个时候国家就要保障基本的民生和经济稳定,油价基本不涨或者涨的很少。

当每桶油的价格在40美元到130美元之间时,按照正常的加工利润率计算或者扣减,最终计算油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日常的油价波动基本就在这个区间起伏,涨跌定价机制还是沿用的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是国际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代表着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40到130美元间的油价涨跌,就是参考三大市场22个工作日的油价周期走势。

如果三大市场的油价加权平均涨跌幅度超过4%,国内油价就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如果每桶油价格低于40美元时,哪怕2030年全球石油严重过剩,不管价格多低,多出的部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直接上缴国家。

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基本每桶价格在70美元到80美元间,国内92号汽油零售价在8元左右。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6月20日这一天国际原油每桶价格超过130美元,但当天国内92汽油油价在7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问题就来了,很多人就把中国油价高的原因怪到这个头上,明明国外原油价格降了这么多,为啥国内价格还倒涨了呢?

其实根据刚刚我讲的成品油定价标准,很容易理解,大家跟着我过一遍,这些年虽然原油价格降了,也就是炼化这部分成本降低了,总定价上涨的明显原因,就是税收这一块涨的更多。

疫情之前,房地产这块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财政税收,国家用这些钱补贴了很多地方,比如日常用的水电,那时不缺税收,油价的税费可以少收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后疫情时代,房地产不行了,用钱的地方不减反增,油价的税费自然就收多一点。

08年包括08年之前,国内油价就只是裸油价,财政每年给的补贴上千亿,08年后国家改革了油价定价机制,补贴取消了很多,燃油税费和养路费都计算在了油价内。

08年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没车,有车的家庭基本都是富裕家庭,当时油价一下子涨了,其实国内大部分人反响不大,因为都是无车一族,当时如果不进行油价改革,基本就是拿国民的税收补贴有车的富人家庭,所以当时甚至有人拍手叫好。

油价改革后,有车多、开车频繁的人花的油钱,相当于多交养路费和燃油税,放当时来说,这个油价机制调整确实比较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车,农村过年的时候,一个村里都得堵车,大家对油价的上涨变得更加敏感。

国际能源署这次预测2030年全球原油严重过剩、惊人过剩,其实也不用等到2030年,花旗的预期是明年的原油价格就会跌破每桶60美元。

而且截至6月初,EIA的原油库库存是增加了370万桶,当时市场还预测会下降102万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能源署将原因归结为汽车燃油发动机效率的提高和电车的普及等,我认为接下来十年,国际原油价格大体上是会持续下跌,但根据我们的定价标准组成,国内的油价会有微小的涨幅,但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总体上说,每个国家的原油产出和消费情况不同,定价标准不同,中国油价显然不能跟国际盲目的接轨,主要体现在这个税费的浮动上,这也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