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生物学到超导物理学——中国目前在诸多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专家表示,欧美国家必须迎难而上,避免落后。德国媒体《经济周刊》相关报道现摘译如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科学院的一栋科研大楼里,有一面专利墙。墙体约五米宽,两层楼高。这面专利墙展示了192个排列整齐的证书。在地面上则整齐排列着一排玻璃容器,里面展示着这些专利所保护的创新成果:种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协同中国各地的科研单位正在进行广泛的农作物生物学研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将农业研究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并将其列为科研的优先事项。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研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显著提升。如今,中国被认为是农业研究领域的领跑者。欧洲著名植物科学期刊的编辑曾表示,其收到的论文投稿近一半来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imago

2019年,《经济学人》杂志曾对中国的科研环境进行评估,并提问中国是否有一天会成为“科学超级大国”。 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确:“是的”。中国的科研人员不仅在高质量科学指标上取得领先地位,且其在顶尖研究领域的发展脚步毫无放缓迹象——曾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主导的世界科研旧秩序正走向终结。

衡量一个国家科研质量的方法之一,便是计算每年高影响力出版物的数量——即在后续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物。根据科学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数据,美国在2003年的高影响力出版物数量是中国的20倍。201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的4倍。而在2022年,中国高影响力出版物数量已超越美国和欧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根据权威数据,全球前十名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有六所来自中国。西方国家应逐渐习惯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与剑桥、哈佛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相提并论。牛津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说道:“清华大学现在在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领域排名世界第一,这太惊人了,中国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做到了这一点。”

今天,中国在自然科学、化学以及环境科学等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是根据《自然》杂志指数还是论文引用数量。在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也已经远远超越其他国家。而欧美国家仅在普通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尚具明显优势。中国还以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其科学实力:本月初,中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待其成功返回地球后,中国将成为首个从难以到达的月球区域成功采集研究样本的国家。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