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珺人比较儒雅,有经济学家的气质,务实精神和人文情怀兼备。本科时期就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求学,培养了其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此外,从语言的角度,英文极为流利,常与国际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人士、经济学家谈笑风生。”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刘珺简历

刘珺,男,1972年出生,现年52岁。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并兼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事长。

三十年金融生涯

刘珺,工商管理博士,高级经济师。作为海归,拥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职业生涯从中国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部外汇交易员起步,此后历任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部筹资处及代理行处副处长、国际业务部代理行处处长、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兼代理行处处长。

1996年,光大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工作,光大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间接在香港上市的银行。当时负责跨国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引入亚洲开发银行的正是刘珺。当时的国际业务部总共只有二三十人,用刘珺的话说“由于人员少,所以锻炼多”,自进入公司以来,他接触过外汇信贷、外汇资金交易、代理行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不同岗位。

2000年,刘珺被派往香港,担任中国光大银行香港代表处首席代表,之后又历任资金部总经理、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金融市场中心总经理,后2010年提拔至光大银行副行长、总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当时他年仅38岁。

2014年8月,年仅42岁的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16年10月,刘珺结束了光大集团20余年的职业生涯,赴任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

2020年5月23日,中投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刘珺“南下”出任交通银行行长一职,当时他是国有大行唯一一名“70后”行长,与董事长任德奇搭班。

截至目前,他在交行工作已经近四年。资产质量是当下各家银行最为关注的话题。刘珺在职期间,交行不良率逐年走低。

交通银行从2019年到2022年实施“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2023年是该行的“资产质量巩固年”。交行行长刘珺在今年3月27日举办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脚下资产质量土壤是比较实的。”

“而交通银行这四年,正好保持了资产质量的趋好和财务利润相对稳定,甚至跑出了市场平均速度之上的利润增速。”刘珺表示。

学者之风:经济学家行长

“在交行工作期间,刘珺参加陆家嘴金融城与欧洲其他金融城的交流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随口举例狄更斯、莎士比亚的著作,很有人文情怀。”一位接近交行人士评价道。

除此之外,刘珺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刘珺著有《新经济范式的非典型与非均衡》《金融论衡》《新金融论衡》等书。

每次交行的半年报、年报发布会现场,刘珺都会对于宏观问题条分缕析,用较长的发言时间历数当前全球宏观形势、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交行即将着眼的重要环节等,与记者和券商分析师展开交流,并且多数时间是脱稿演讲。

2023年8月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在回答关于银行经营环境的问题时,刘珺表示:“去年业绩发布会上,预计经济走势是特别复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今年上半年这种复杂程度一点没有降低,从过去‘本科生’的问题变成一个‘研究生’的问题。”

他认为目前供给侧确定性较高,但宏观经济根本问题在于需求侧,主观能动性不在银行手里,而要看市场反应,这也是经济恢复与预期轨迹并不一致的原因。

“ 从不变的情况来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本成色。房地产市场调整后,一些新的产业逐渐进行补充跟替代,比方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体系的复杂化,产业创新的生态化,都在逐渐替代旧产能。这为金融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刘珺指出,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员,肯定要发挥“头雁”作用,真正担当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所以,一定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而非是“共振”功能。充分发挥制度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不允许有任何的“模糊主义”和“差不多”。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符合客户更高要求复杂金融产品,在提升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契合度同时,增加银行收入来源。

他曾说过,“资产端我们要做很多工作,包括夯实我们项目储备,负债端我们要进一步管理负债成本,使有效负债和低成本负债成为我们发展的血液。我行成本收入比是在市场同业中间相对优秀的一个指标,我相信这点基因会始终坚持下去。”

一位接近交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刘行长在发布会上这样说,在实践中对行里的要求也是这样,尤其看重保持净息差在合理区间及负债端成本压降,也对高息揽存现象提出过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