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赴日旅游共 132.8 万人次,相较 2019 年同期下滑近四成。但观光客的人均支出反而较疫情前增长了 25.1%、达到 27.3 万日元(约 1.14 万元人民币)。

其中仅购物这一项,平均每个大陆游客每次去日本多买了 10124 日元(约 460 元人民币)的商品。但大家最爱买的东西也在变。从 2015 年前后的智能马桶盖、电饭煲,换成了如今的奢侈品和珍珠。

今年一季度,LVMH 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销售额下滑 6%,但日本销售额大增超三成,重要原因之一是更多中国人跑去日本买 LV。

日本珍珠价格也大涨,珍珠品牌 Mikimoto 和 Tasaki 开始受到更多中国消费者追捧。日本药妆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受核废水事件影响,但愿意赴日旅行的消费者一般不会管这些、依然大买日本药妆。

消费者跨国购物的动力主要来自商品的稀缺性和性价比:要么只能在当地买到,要么比国内便宜。

十年前国人喜欢买的日本马桶盖和电饭煲,如今已经可以轻易找到国产替代品,TOTO、松下等日本品牌也在中国开设了新工厂,生产出更具性价比的在地市场商品。

十年后是日元大幅贬值让在日本购买奢侈品变得极具性价比。算上 10% 的消费税退税和日元汇率,上月在日本购买一只国内正价 2 万元的 LV 包袋,可以便宜四五千元。

消费品类变化也跟赴日旅游的人群结构和偏好有关。2011 年,中国人均 GDP 首次突破 5000 美元,之后出境游人次便以每年千万量级增长,并给全世界留下喜欢 “买买买” 的印象。现在一些人还愿意出去,一些人更倾向于国内游。旅游人群的变化,体现在了消费结构上。

今年一季度,每个中国观光客平均在日本待 6.9 天,较疫情前多了一整天。所有开销里增幅最大的是娱乐,较 2019 年增长了 66%、达到约 577 元人民币。(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