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大家都不陌生,逝者子女及亲属在灵柩前陪伴逝者几天再出殡,作为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

家人守灵倒是无可厚非,可让外人值班守灵,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9日,网传贵州铜仁德江县有人去世,上级部门要求德江一中及乡卫生院全体员工轮班守灵,为期8天。

从网上流出的守灵排班表可以看到,守灵日从6月22日开始,6月29日结束。

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行政组、音体美组的教职员工每组各一天;公共卫生科和医疗组的员工们,也被要求轮番值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天,估计是出殡的日子,要求全体员工都到位,共同为逝者送行。

这两张守灵表被曝出后,网友震惊不已,纷纷感慨:到底是什么级别的人去世了,派头这么大?能调动这么多人为他守灵。

很难相信这种官僚做派,还能发生在2024年。

随着舆论的发酵,有记者联系了当地教育局。

受访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接到了这个消息,并联系了德江一中的校长,目前正在处理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对方明确表示此事已有人在处理,但网友的疑问还是没能解开,逝者究竟是什么身份?需要如此大的排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网友众说纷纭之际,有当地知情人揭开了谜底:其实去世的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普通职工,守灵也不是强制性的,愿意去就帮帮忙,不愿意去也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位德江一中的毕业生也证实:学校一直有这种风俗,只不过之前没张贴出来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这只不过是当地互帮互助的暖心之举,却不曾想由于地域文化差异,造成了网友误解。

其实,也并不是只有德江县有这种风俗,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很多家在外地或者亲属比较少的员工,家里出了丧事,单位都会号召大家帮忙。

“我同事的老公车祸去世,她是外地远嫁过来的,老公也不是本地人,孩子在外读大学,我们单位就是排班去殡仪馆给她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多年前,我在单位合同工,都是这样啊,车轮流安排科室守夜,现在就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是在这个学校工作过而且在这个学校退休的老教师,这也没啥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这里以前也这样,老同志去世了,新同志抬棺守灵,我刚来给震惊了,疫情以后没这风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常吧!教育体系内的职工,他们这种一同事几十年,然后学校工会会安排吊唁,守灵(就是几个人晚上过去打麻将打牌而已)又不是私营企业随时离职,随时不联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学校外地老师的母亲走了,学校自发以教研组为单位守夜,和这个不是一个性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每个员工都是单位的有功之臣,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青春和努力,去世后得这种待遇也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许多传统或偏远的社区,人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割舍的集体主义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简单的雇佣关系,更像是一种大家庭式的联结。

这种行为虽古老,却饱含温度,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

然而,这种习俗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网络的放大镜下,难免会遭遇解读的偏差,因为它触及了现代社会关于个人自由、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敏感神经。

面对外界的质疑,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及时出面澄清,减少无谓的猜测,让社会在变迁中不失温度,不失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