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的临时关税正式生效,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中欧正在对此事进行磋商。而在等待最终结果的这段日子里,中方颁布稀土新规以规范稀土产业,此举引起了外媒的担忧。

日前,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了中国新颁布的《稀土管理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管理稀土矿开采、冶炼和流通的综合性法规,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不过这些外媒的关注焦点,不在这份法规能多大程度地规范国内稀土产业,而是聚焦于这份法规是否会影响国际稀土市场、是否和中国反制欧盟加征临时关税有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明镜》周刊将此事和国家安全扯上了关系,《日经亚洲评论》谈及了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则关注这一法规影响下欧盟的稀土市场。德媒还注意到,这一《条例》是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之际发布的,并称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对稀土供应遭限制的担忧。

这些媒体的分析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中国新颁布的《稀土管理条例》,是对着欧美国家来的,但这个判断明显错误。《条例》共32条,主要规定了明确工作原则、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健全稀土管理体制、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整体来看,是用来规范国内稀土产业出现的一些乱象,比如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提到的非法开采、非法冶炼分离,和欧美国家并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时报》6月30日采访了商务部的研究员,这位研究员也明确表示《条例》并非出口管制方面的规定,外媒担忧中国将限制稀土出口是没有道理的。整体来看,中国既拥有全球约23%-37%的探明稀土储量,是世界稀土开采首屈一指的大国;也拥有傲视群雄的稀土专利数量,超过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稀土专利数量之和。此外还占全球稀土加工和精炼产量的近90%,可谓全产业链“制霸”。中方自然要规范这一自己拥有极强影响力的领域,避免无序竞争,此举并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的鼓动下,近几年几个西方大国纷纷开始寻求供应链的自主化,比如意大利就准备立法保障关键矿产供应;欧盟甚至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给稀土等原材料设定了目标,力求在2030这一期限前大幅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的依赖,上述这些媒体的担忧便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但问题在于,中方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表态,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并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阻挠供应链稳定的反倒是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这些媒体找错了问题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西方所寻求的稀土供应链的自主化之路未必那么好走。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之前全球稀土需求将增长数倍,但稀土采矿项目从发现到首次投产通常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市场等不了这么久。

西方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得认清现实。经济全球化几十年时间所塑造的全球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搞深沟高垒的贸易屏障终究害人害己,中方在半导体等自己较为弱势的产业秉持这一态度,也在稀土等自己较为强势的产业秉持同样的态度。某些媒体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