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梗常谈,历来国库亏空……

这几年入不敷出成了常态,大家都没钱,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在过“紧日子”。

一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二来天天过“紧日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钱也不是靠省出来的。

节流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要开源。

可是地卖不出去了,企业坐过山车被吓怕了,韭菜似乎也变得聪明了不少。

怎么办?

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悄悄在表上下功夫,水表电表燃气表各种表,搞一次更新换代,效果显而易见。

有些地方涨水费,还一本正经从1000多万常住人口中选了17个代表,装模作样搞个听证糊弄一下市民。

有些地方深更半夜还派交警出去贴罚单,有些地方为了收费甚至连养狗也要搞“数字赋能”。

帮我们搞钱的时候他们束手无策而又尸位素餐,搞我们钱的时候他们极其擅长而又殚精极虑。

不过,这些说到底还不算伤筋动骨,老百姓生气归生气,骂几句娘也就算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就是“苦一苦百姓”嘛,老百姓也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苦着苦着就习惯了。

而有的地方,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苦一苦百姓了,他们甚至把手伸进了校园,苦一苦孩子

前几天,审计署发布了一个报告,其中披露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补助资金231.37亿元,发现了诸多问题,简直触目惊心。

有66个县,直接把给孩子们改善伙食的钱挪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涉及19.51亿元。

挪用嘛,只要不影响大局,到时候能还回来就行,可有的地方直接不打算还了。

其中有41个县和1533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亿元。

有5个县的教育部门甚至与中标供应商串通一气,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

除了资金上的混乱,还有各种学校食堂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甚至胆大妄为的权力寻租、贪赃枉法:

147家供应商和部分学校食堂等供餐单位违规经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供餐。
25县通过违规直接指定、设置不合理条款等方式,确定52家供应商向2605所学校供餐。
78户企业或个人通过违规借用资质、伪造资料、围标串标等方式,中标 35 县的101个营养餐项目。
相关监管部门和77 所学校的工作人员,在供餐监管等过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谋取个人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就是“营养餐”,旨在帮助穷地方的穷学生改善伙食、保证营养。

可这笔本应该用来给孩子们补充营养的钱,却被这些地方挖空心思弄来偿还债务、发放福利甚至揣进了个人的腰包。

降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难想象他们究竟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了什么。

杀鸡取卵也就罢了,饮鸩止渴也就算了,如今却向生活在底层的穷学生们张开了血盆大口。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此时此刻,尽管我在心里已经问候了这些牲口的全家女性一万遍,但还是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来形容他们。

借一张图,以表达心中所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想说诸如良心被狗吃了之类的话,因为良心被狗吃的前提是先得有良心。

人性的恶,是没有下限的。尤其是掌握权力之后,这种恶如果缺乏有力约束,就会被无限放大。

如果是一两个县一两所学校出现这样的事,那违纪违法的有关责任人查了办了也就过去了。

可这么多县、这么多学校都出了事,那就该思考这背后决策监管的制度、程序究竟存在什么漏洞了。

如何避免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防止掌权者把钥匙拿在手上,这是一个长期课题。

不只是营养餐,也不只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