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我家“小升初”摇号没摇中......

文/晏凌羊

01

我女儿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只看到别人享福,看不到别人挨打………

他们班学霸这几天已经到处去玩了,她很羡慕,问我为啥她不可以出去。

我说,人家早就被名校抢走了,无需操心升学问题。

她学习成绩一般,那就去走摇号这条路线吧,结果,运气也一般……住我家楼下的、他们班同学摇中了名校,她没有。

门口的中学,重点班超级好,但她进不去;普通班,我们不想去,那现在就只能……再等等。

学校定不下来的话……我也没心情带她出去玩。而她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似乎丝毫不关心。对自己去哪儿上学也完全无所谓,只关心自己啥时候可以独立拥有一台手机,无需再用电话手表……

12岁的她,真的……跟我12岁差别好大啊。

我记得,我小升初的时候,比她现在还小一岁,我已经学会自主去打听整个县哪些初中学风好了……

然后,我本来只是擦边民族生(我妈彝族,但户口本被改成了汉族,只有结婚档案上写了彝族),却因为成绩拔尖,进了民族中学,享受少数民族生的待遇。

我那时候就有强烈的“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的意愿。去县城上学,是我提出来的——其实,那时候从我家到县城要走四十公里的盘山路,车程一两个小时,我晕车又很严重;

很多家里有条件的同学怕晕车,都不肯去的。而且,去县城上学还得住校,这又是另一茬“苦”。

但对我来说这是“福”,因为可以远离不和睦的父母、可以逃离掉一部分农活。

去收费低廉的民族中学就读,则是我考量到父母的经济状况后,在县城几所中学中选出来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如若去县一中,学校不给补贴,父母估计供我不起。而我考全乡第一的小升初成绩,也让民族中学无法拒绝我这个“伪民族生”。

那时候,我们上小学是不学英语的,乡里有初中老师提前搞小升初英语衔接班……

我自己在村口的公告墙上看到了广告,回家跟父母说我想去,但学费要150块,学十个半天。

我知道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好大一笔钱了,但我父母还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给我交了。我就每天跟同学一起去另一个“村小”找一个大胡子老师上英语课。

同学有单车,就我没有(我家没钱买轻便型单车,只有三脚架那种笨重单车,我学不会),我单程得走四十几分钟,但我每天都这样坚持上下学……

别的同学在课上学完英语,回到家里就不巩固,而我学了点音标后,还去找已经上初中的邻居姐姐借初中英语教材自学了大概半本书的课程。

上了初中,同学都没提前学过英语,就我学过。第一次上英语课,老师问谁学过,全班就我举手。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book”,问我怎么读、什么意思,就我回答了出来。

然后,我就一直保持了这点先发优势,成为英语课代表……其他科目也不是很差,很快又是全班、全年级第一了。

我回想我的11岁,现在再看看这会儿还在玩电子游戏的12岁的女儿……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02

我鸡过娃吗?我觉得我根本没有。

逗号所有的考试成绩,都是纯靠自己考出来的。成绩自然不可能太拔尖,但也没有很不好……

她妈根本没空管她,每次只会帮她签个名糊弄一下。她能靠自己考到八九十分,我觉得已经处在“边际效用”比较高的区间了。

我是到了小孩“小升初”才知道别人是如何鸡娃的。人家从小学开始语数英“一对一”,各种奥数、ket(pet)、杯碗、以及在编程、机器人、乐器等方面打比赛。

当然,这些都是靠家长的财力、时间堆积出来的,不花钱去学根本学不出来。一年花二十几万在这些赛道上的家庭,并不鲜见。

原本是孩子学习能力的竞争,现在变成了家长的财力竞赛。

大家都是为了保持那一点点微弱的优势,在这个赛道上死命“卷”,“卷”出花来。

虽然有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学了有啥用。

我家……啥也没有。而且,当初就是怕掉入这样鸡娃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加之是一个人买房、供楼,财力不够雄厚,不敢加太多杠杆,我刻意没有买最优质的学区房(现在我也不知道这选择对不对)。

平时就挑一些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上一下,一旦发现她坚持不下去或是上不上的效果差不多,基本都叫停了。

相比她们班同学,我家报的班是最少的。

一到小升初,傻眼了……怎么“别人家的孩子”早就拿满了杯杯碗碗?可我现在正处于“中年叛逆期”,我老觉得:

所有人都挤破头去抢的赛道,算是一条好赛道吗?我们没有拿这些,就证明我们学习能力差了?我现在觉得,连上大学都有点“上智商税”那意思,那这样“卷”有意义吗?

也许卷到尽头,它最大的意义只在于圈层。我们中国人做事最喜欢虚与委蛇,A和B之间直线最短,但我们喜欢建个拱桥,弄个假山,搞个长廊、照壁、亭台轩榭……这些杯杯碗碗,就是曲径。

我之前还在为要不要砸钱搞个好学位而纠结,心想我这种家庭,也不是富贵宦达之家,会不会“性价比太低”…后来一个朋友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小孩去了门口的中学,遇到某某某一样的人呢?”

我心想,这个可能性真是有的。我都四十岁了,遇上这类人还会心理内耗、怀疑人生。

女儿才十来岁,还在建立和形成三观的基础时期,若是摊上了,那她怎么去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有些事,还是晚一点、抗击打能力强一点的时候再经历,会比较好。

我去年换房,销售打动我的也是这一点……如果能住去好一点的社区,遇上恶邻的几率就会小一点。

这不最近有网友跟我反馈说她遇上个神经衰弱的、楼上一点动静都不能有的老头,动不动上来砸她家的门。

所以,你看………即使你在别的地方再佛系、再淡定,也总有事情能击中你的担忧与恐惧。然后,你就会心甘情愿地为此买单。

我女儿当然也不是对自己没要求,只是要求不够高;她也不是没优点,只是优点不是很突出。在世俗标准里,她各种表现都中规中矩。

我觉得相比我,她最大的优点是:颜值高一点点(当然也不至于太出众),情绪稳定,心态佛系,自娱自乐能力强,内耗小,人缘比较好......

但这些是很软性的东西(各人有各人的评判标准,而且需要长期相处才能发现),主流赛道不是很认可这些个。

我几乎已经放弃了让她“卷学习”,感觉她似乎不是那块料啊。小学阶段交了那么多课外班的学费和智商税,最后我发现.......别人多补点课,会有长进;她的话,花不花那笔钱,结果都是一样的。

希望她去一个好点的学校,主要是想让她去到一个家长和同学都不那么奇怪的环境。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也许远离了我,她就行了呢?

03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中产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中产本身只有一点竞争力不强且无法传承的技能,没有资产、资源留给后代。

一代又一代的,中产只能走入“上一代积累——上一代死的时候清零——下一代重新积累——下一代死的时候再清零”的循环。

比如,一个大学教授,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没法传给后代。大学教授死后,他的小孩无法继承他的学识,只能从头学起,从零积累。

中产甚至比手艺人更惨,因为手艺人可以把手艺传承给后代,而中产积累的那点技能,可替代性很高、竞争力不强。

而富人传承给小孩的,是资产、人脉、商业模式(来钱管道)、商业思维等资源,他们的财富更容易得到传承。

如果中产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去创业,不要太迷信学校的力量,不让小孩走轨道式的人生(比如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再考个好编制)。

我觉得以上这些话都有点道理,但它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人群中的聪明人是非常少的,能突围出来的永远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只能做中间数。

而且,穷人可能生出聪明小孩,富人可能生出蠢货,智商是唯一能打破阶层固化的路径。

有些人是......自己是聪明人,身边也都是聪明人,就觉得别人都和自己一样聪明。

可是,聪明人能突围、能逆袭,是因为不那么聪明的人给你垫了底的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