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在近期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欧盟宣布在第14轮对俄制裁中再次列单中国企业,这一做法既没有国际法依据,也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是典型的单边制裁行为,不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关系持续向好发展。“中国工商界对欧盟上述做法均表示坚决反对。”赵萍代表中国工商界再次呼吁欧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从中欧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无条件停止列单中国企业。

“中国工商界对欧盟上述做法均表示坚决反对。”赵萍代表中国工商界再次呼吁欧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从中欧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无条件停止列单中国企业,中欧双方应携手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化解纠纷。她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中国工商界,还是欧盟工商界,都需要和平安稳的国际环境,都需要稳定畅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伤害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欧盟的做法非常“愚蠢”,不仅无助于保护本国企业,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 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征收)关税是错误和武断的,建设“关税壁垒”这样一堵墙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产业。(征收)关税对欧洲来说是错误的,对汽车行业来说是错误的,这样只会伤害自身。

欧盟中国商会在声明中表示,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中国是全球电动汽车产销第一大市场,国内市场销量远高于欧美市场销量的总和,对欧电动汽车出口仅占中国电动汽车产量的5%左右,且大多为欧美品牌。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远低于欧洲本土企业。

道岳法律咨询反倾销财务专家严光普多年主办或参与国外对中国的双反案件,对本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案件已经偏离了一个贸易救济调查/反补贴调查的正常程序,从发起、选样再到调查过程,都不是按照欧盟过往惯例在做;终裁之前,想通过法律和事实方面取得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观察双方在谈判之中是否有斡旋可能性。

所以,中方也不可能将7月4日视为解决问题的转折点。看清这一点,就会发现美西方媒体之所以要集中渲染“中国‘希望’在7月4日前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意图,是在协助欧方在谈判中给自己增加“筹码”。丁如跟谭主分享她过往参与谈判的观察和经验,一旦外界对某一方快速得到谈判结果的压力过大,就会使承压的一方在谈判中局面不利。也就是说,欧盟可以利用外界对中方快速取得谈判成果的迫切期待,在谈判过程中向中方“要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欧盟此番加征关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齐普策进一步表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同样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

吉利控股集团表示,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拟对包括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吉利控股对此表示非常失望。吉利控股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过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提升了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实话实说,这次加税,欧盟酝酿已久——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触动了欧盟的奶酪。经历过多次产业转移之后,汽车产业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凭借先发优势,欧洲车企坐拥品牌认知、定价权和专利壁垒,构筑起竞争者无法逾越的高墙,长久、稳定、高效攫取全世界的利润。几十年来,这不光形成了一个巨大而不可触碰的利益共同体,而且还在欧盟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这块蛋糕别人碰不得。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欧盟的部分猪肉及猪肉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消息发出后,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相关行业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路透社当天的报道曾指出,对这些国家而言,中国是一个“宝贵且重要的”猪肉出口市场,若中国限制从欧洲进口猪肉,欧洲猪肉行业将面临“噩梦”。除了中国的肉类消费量巨大之外,《金融时报》的报道则提到了中国市场另一个重要之处:一些被欧洲肉类厂商认为难以出售的“第五部分”——即动物的头、脚和内脏——一直广受中国市场欢迎。

欧盟当局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原因只能是政治性的。可以从支撑被削弱的美国霸权和维护西方集体霸权以遏制中国发展的需要方面找原因。华盛顿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一直敦促其盟国在某些生产和技术领域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一些欧盟领导人也支持这种叙事。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其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性能将有助于我们加快绿色转型。显然,当欧盟将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这把“火焰之剑”挥舞起来的时候,应该感到有点脸红,因为欧洲自己还没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技术、市场、产业链等综合优势的结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补’出来的,更不是什么不公平的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利用率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部分新能源汽车甚至超负荷在运转,产品并且以国内销售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