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海发两条重磅消息齐发,涉及到楼市和人才落户。

政策1:上海将在浦东等区试点实施房屋养老金制度,并计划在明年全市推广

政策2:临港再次放宽人才落户要求

01

上海房屋“养老金”制度出台,浦东先行试点

首先来看一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

近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超过7.6亿平方米,大量房屋开始步入“中老年”。为此,上海将探索实施三项制度。

一是房屋定期体检制度,主要是定期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房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在房屋面临较大风险、需要动用较大资金时,发挥保险托底作用。三是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

官方考虑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第二步,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海有接近一半是房龄在20年以上的住房,房屋年久失修,出现外墙脱落、电梯故障、房屋漏水等现象普遍。对于这样的老旧住房,定期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同时在养老保险的制度下,账户内的钱可以用于房屋的检查及维修,本质上也是作为维修基金的补充。

当然,政策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或来自于账户资金的缴纳。

通常而言,买房人在购买新房时,都会缴纳一笔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用于小区共用设施设备比如电梯、消防设备、道路等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这笔钱一开始是由政府代管,业委会成立以后转交业委会保管。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维修基金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业主缴纳的维修基金显然无法满足小区数十年的维修和改造任务。其次,维修基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被物业违规挪动的情况。

有知情人士分析称,目前的设想是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1.公共账户:来源于政府出资的公共账户

2.个人账户:业主缴纳的资金

3.补充账户:业主资源缴纳的补充资金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建议,如同个人养老金,房屋养老金制度也应该由几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公共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等,可进入公共账户;第三支柱则是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

房屋养老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支持了居民改善住房的条件,为居住证提供安全保障,不仅能增强购房者的信心,还能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02

临港落户政策再次放宽,最短一年即可落户

另一条新闻则是上海再次放宽人才落户的政策。

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之际,8月21日,“2024临港新片区高水平人才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大会重磅发布涵盖人才引进、人才落户、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的人才新政:

1.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的,新片区工作时间由不低于3年,减少为不低于2年;

2.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的,新片区工作时间由不低于2年,减少为不低于1年。(条件为重点单位)

3.在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方面,临港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在新片区工作并居住的,予以专项加分,即每满1年积2分,最高分值为20分。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杨武介绍,以重点单位居转户“7年缩短为3年”政策为例,此前的政策要求,落户人才如在上海市区工作1年及以上,再在新片区工作2年才可落户。经过此次调整,如已在上海市区工作2年及以上,则在临港新片区再工作1年即可落户。

而在住房限购方面,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非沪籍人才购房继续执行“连续缴纳满1年及以上”即可购房的政策。

临港新片区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始终着力于人才的引进,同时政府还给予了人才大量的激励政策,包括在科研、就业、租房、住房等方面的补贴。对于有意向在上海尽快落户的年轻人,追求低成本高品质生活的人,都是很好的选择。

据临港新片区相关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9.7万人,年均增速达97%,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5人,比2019年翻三番,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110份,新设留学人员创业企业270家。

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还在继续,相信未来的临港让人期待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