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朝,一个上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Phone 和华为谁才是赢家?

iPhone 和华为谁才是赢家?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太久了。

然而,印度部长的一句话,竟然像一记重拳砸在了这场拉锯战的终点线上。印度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Ashwini Vaishnaw)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宣布:

“iPhone 16 将由印度工厂生产并供应全球,伟大的总理莫迪先生倡导的‘印度制造’愿景,正在推动创新产品的不断问世,造福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库克真是铁了心要跟印度过了?

但恐怕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看到这已经开始吐槽印度制造了。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看到这已经开始吐槽印度制造了。

由于印度苹果深陷“良品率只有5成”、手机内部大肠杆菌超标的传闻,印度厂组装的iPhone15频频遭退货,甚至被迫大幅度降价。如今库克吸取教训,今年就马不停蹄地将iPhone16的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并指名道姓要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靠谱大厂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尽管如此,苹果要加大对印度的下注初衷似乎并未改变。

但尽管如此,苹果要加大对印度的下注初衷似乎并未改变。

毕竟,美国和苹果都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不然以后中美脱钩了就难搞了。

根据多方报道,苹果确实在增加印度的iPhone生产份额。截至2024财年,印度工厂已经承担了全球约14%的iPhone生产任务,并计划在2025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25%。而在2023年,这个比例仅有10%。

也就是说,去年你能买到的带大肠杆菌的iPhone15的概率只有1/10,

而今年这个比例就已经达到了1/7了,

预计明年你要是换iPhone17的话,就会有1/4的概率能买到印度咖喱味掺杂着大肠杆菌的iPhone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苹果为了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逐步将生产转移至印度的重要战略步骤。

这是苹果为了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逐步将生产转移至印度的重要战略步骤。

印度的主要代工厂包括富士康、佩加特隆(Pegatron)和塔塔集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苹果希望通过多元化供应链来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制造的 iPhone 16 可能会让不少消费者心中打鼓。

印度制造的 iPhone 16 可能会让不少消费者心中打鼓。

毕竟,全球用户的品位可不仅仅限于“手机功能正常”。一想到新手机可能会带有恒河的“原生态气息”,即便再喜爱苹果的果粉们,恐怕也要掂量三分。更何况,相比中国高效、成熟的制造产业链,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尚未达到稳定提供高端电子产品的程度。华为的 Mate XT 三折叠手机,贵为“奏折神器”,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度强,印度怎么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的炎热气候也注定了,当地人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好得了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

有意思的是

这场“苹果与华为之争”已经不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博弈。

过去,中国制造一度被贴上“廉价”和“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如今,这种偏见早已荡然无存。

试问,消费者在面临“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的抉择时,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款工业品的优越感背后,支撑它的是那个国家的产业链、技术水平与工匠精神。拿 iPhone 16 来说,中国制造的版本显然比印度制造的更让人心安。这不仅仅是对手机质量的信任,更是对中国制造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消费者心态上

再回到消费者心态上

曾几何时,购买 iPhone 曾是身份的象征,甚至有“卖肾换iPhone”的现象。

而如今,华为 Mate XT 的高昂售价也没有出现类似的“卖肾”奇观。

原因很简单,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显著提升。中国本土品牌华为的崛起,让苹果失去了曾经的垄断性光环。即便iPhone 16打出了“印度制造”的旗号,也不过是美国与印度联手对抗中国的产业布局的一环罢了,优越感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手机市场的问题。同样的场景也在汽车领域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手机市场的问题。同样的场景也在汽车领域上演。

曾经象征着奢华和身份的路虎品牌,现在已经归印度塔塔所有。

但随着中国高端新能源车如理想、问界等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路虎的热情早已不如当年。离开了中国制造,外资品牌能否保持其曾经的优越感?恐怕答案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依托印度对抗中国,苹果依托印度对抗华为,这一战略似乎注定是一场“饮鸩止渴”。

美国依托印度对抗中国,苹果依托印度对抗华为,这一战略似乎注定是一场“饮鸩止渴”。

如果说过去,苹果依靠着美国的科技霸权和中国的强大制造业来俯瞰全球,

那么现在,随着华为等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苹果想要继续保持其霸主地位,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轻而易举。

而选择依托印度的苹果,恐怕在全球消费者面前,已经开始逐渐丧失昔日的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总结

苹果依托印度,华为深耕中国,这场科技大战的背后,真正的胜负早已写在国力与产业链的差距之中。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消费者更信任的,往往是那个拥有强大生产力和技术实力的国家制造。而对于美国品牌来说,当他们选择与印度为伴时,曾经那份自带的优越感,也许已经悄然消逝在全球消费者的心中。

毕竟,用起“印度制造”的 iPhone 时,别忘了带上一包泻立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