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秋天还不见踪影,台风倒是一个接一个来。

今早,台风“普拉桑”已突破24小时警戒线。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杭州网友发帖表示:“7点就下大雨了!”“台风淋到了上班的打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一早,上海浦东、松江等区网友也表示“下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中央气象台9月19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普拉桑”将以热带风暴级在浙江象山到上海浦东沿海登陆。

预计,“普拉桑”将以每小时40-4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快速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增强,并将于19日下午到晚上在浙江象山到上海浦东一带沿海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9-11级,23-30米/秒),之后,强度逐渐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碧嘉”昨天刚停止编号,“普拉桑”又来了。中秋假期结束,很多人发现台风“排班表”上又要多一个台风了,今天上午8时,今年第15号台风“苏力”又生成了,而下周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个台风生成。

11号台风“摩羯”、13号台风“贝碧嘉”、14号台风“普拉桑”、15号台风“苏力”、16号台风“西马仑”......近来台风为何“扎堆”出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解释,9月以来,整个副热带高压有所北抬,热带低纬地区得到“解放”。同时,西南季风呈现非常活跃的状态,南半球也存在较强的赤道气流。在这些条件的共同“配合”下,从9月开始,热带对流呈现出相对活跃的状态。

秋台多为“狠角色”

在气象学上,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据1949年以来的气象统计数据,从常年同期看,秋台风(9月至11月)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会有2.26个登陆我国。夏台风(6月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62个,其中有4.36个登陆我国。秋台风从生成数量上虽然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登陆我国的秋台风比夏台风明显偏少。

但是,与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台风其实大多为“狠角色”,它们通常有三大特点:路径偏南、势力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资料显示,秋台风最“青睐”的登陆地为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和福建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秋台风更厉害?气象专家解释说,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温高,距离陆地远,因此,给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季节转变,秋台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台风强度也就更容易发展得更强;再加上,台风的路径相对偏南,低纬度的海温更高,秋台风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比例也较高。

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台风命名的?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名字到底从何而来?

事实上,为了方便传播,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后来为避免名称混乱,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这张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防止它与之后的台风同名引发误会,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若台风委员会成员认为某个名字不恰当或有歧义时,也可提请撤换。台风名被删除后,由原提供国家(地区)重新推荐。

“蝴蝶”“百合”“核桃”“琵琶”“康妮”……看似出自不同领域各式各样的台风名字,事实上也需要遵循一定标准,包括每个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含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允许是商业机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等。

2017年,中央气象台在网络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选出“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皮皮虾”等9个候选名字由公众参与投票,最终“木兰”取代之前被除名的“海马”成为新台风名。

由于提供台风名字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地文化背景不一,命名也就风格各异了。中国喜欢以神话命名,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日本则喜欢以星座命名,如“天兔”“摩羯”“天琴”;东南亚地区倾向用动植物命名,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

台风天气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安全出行

这份防台提示请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周小涵 综合橙柿互动·都市快报、、央视网、、、新华网、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