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岛内新闻几乎都被柯文哲的弊案垄断,在各方莫衷一是、叽叽喳喳之时,前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应岛内某新闻媒体之邀,录制首期访谈节目,分享了他对当前台海局势的看法。张荣恭早年是新闻人出身,后担任国民党陆工会主任,“国统会”研究委员,2000年起,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作为两岸诸多历史大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访谈中,张荣恭抚今追昔爬梳历史脉络,在眼下喧嚣一时的政治八卦新闻之外,为观众提供了更具深度的思考与启示。

张荣恭在访谈中首先提到李登辉当年的对外政策,他说,在1995年康奈尔之行前,李去过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台非“友邦”,这在当下是无法想象的,但等美国行之后,李再无类似纪录。

张荣恭提到,康奈尔之行是李自认为在推动大陆政策与对外政策的一种平衡。对于后来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是因为李在康奈尔演讲中提到17次“ZHMG”(R.O.C),由于这场演讲过于政治性,迫使大陆必须作出回应。李登辉6月访美,大陆终止两岸协商,7月开始军演,持续到11月,隔年3月又有演习,大陆反应是李始料未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荣恭总结,这说明台湾推动的对外关系与两岸政策息息相关。因为这个原因,到了马英九时代,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得以透过两岸良性互动拓展对外空间,年年可以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张荣恭回忆,康奈尔之行也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冲击,大陆认为是美方对李开了绿灯,而美国对李登辉也十分不满。当时美方就派密使向大陆传达“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一中.一台”及“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毒”,不支持台湾以“国家”为单位加入国际组织,在1998年访问上海时,美方领导人在与当地市民交流的非官方场合公开宣布这一主张。

张荣恭提到,之后中美关系的改善让台湾倍感压力,尤其李登辉认为对台湾的对外关系造成挤压,于是在美国总统访华一个多月后,李登辉成立了所谓“强化ZHMG(R.O.C)主权'国家'地位专案小组”,而当时作为陆工会主任的张荣恭与时任“陆委会”主委苏起并不知道有这个小组的存在。这个小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呈现的就是李登辉1999年7月9日在德国之声专访中,将两岸关系扭曲为所谓“国与国关系”,并妄图否定两岸是“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以及1992年两会协商达成的共识。

张荣恭在专访中说,虽然李认为中美互动的提升挤压了台湾的对外空间,但他提出的“两G论”已经违背了岛内宪制性规定的意涵。而这种情形,对台湾内部就很难自圆其说,当时美国与大陆也都不会接受。

对于这段往事,苏起在2014年出版的《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一书也曾提及,彼时国民党的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名存实亡,“国统会”开会次数锐减,决策权力集中在李登辉与少数信任的“国安会”幕僚,关键人物是蔡英文与张荣丰。

苏起书中回忆,1999年7月12日“国安会”举行会议,研议要如何就“两G论”引发的争议回应外界质疑,当时商讨谁要担任对外窗口,蔡英文、张荣丰、府方秘书长林碧炤都拒绝,“剩下的只有职司大陆工作的我”,于是被迫当挡箭牌。苏起承认,那场记者会是他担任“新闻局长”到“陆委会”主委以来,时间最长、最棘手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荣恭在专访中回忆,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当时只好被迫引用李登辉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中的内容,在国民党中常会报告说“两G论”是为了因应接下来的两岸政治谈判,等于想尽办法来做解释。

对于蔡英文在“两G论”小组中的角色,张荣恭指出,蔡在这个小组中扮演很关键的角色,她在小组中就十分排斥“统一”的字眼。而且许多概念当时她就提出来,到她就任台当局领导人也真的正式使用了,如“ZHMG台湾”的说法。张荣恭认为,蔡英文在李登辉后期的角色,就是因为“两G论”研究小组的研究,是两岸关系很重大的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李登辉从初掌权力到后期的转变,张荣恭形容其在位全程,“国家统一不离口,中国人身份不弃守”。现在回顾,后来他违背了自己的公开承诺。到蔡英文任内,不提国家统一,只提到岛内宪制性规定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再到赖清德任内,不仅完全不提“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还企图用岛内宪制性规定解释“台毒”主张。他在一些军事场合,如莒光日节目和将官授阶典礼等都反复强调“两G互不隶属”,这就是在用“台毒”建军,这十分危险,因为一旦台湾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那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

纵观这场专访,张荣恭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当年的历史大事件,他的娓娓道来不仅让人感叹不到三十年时间,美国的对台政策与台湾内部政治氛围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如今美国看待台湾,已经不是陈水扁时代不断制造两岸矛盾,被美方称为“麻烦制造者”时代,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人一边说坚持“一中政策”,一边又不断掏空虚化一中,大搞两面手法。而在岛内,如果说当年李登辉提出的“两G论”还能掀起波澜,反观赖清德当前提出更为激进的分离主张,国民党除了以马办执行长萧旭岑为首的少数蓝营人士敢于公开反对,台湾的主流舆论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可以说,现在的台湾政治仍处于李登辉时代的漫长阴影下,而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却远比25年前更为复杂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