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妥协了?中欧磋商成功后,荷兰向欧盟申请退出,对华态度转变。中欧磋商成功后,欧盟对中国的妥协是基于怎样的考量?而荷兰向欧盟提出的“退出申请”,以及对美国明确表达出对华态度的转变,反映了怎样的现实问题?

近期,中欧关系迎来重要转折点,双方在电动汽车加税问题上的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紧张的中欧经贸关系注入了一剂缓和剂。据欧盟中国商会9月20日发布的消息,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的会谈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同意通过沟通解决分歧,并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为电动汽车加税问题寻找和平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关于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被推迟,并考虑通过设置最低售价,来替代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这一决定被外界视为欧盟对中国的“妥协让步”,目的是缓和中欧关系,避免爆发贸易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欧关系及时止损之际,荷兰却意外地向欧盟递交了一份“退出申请”。9月18日,荷兰政府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该国庇护和移民大臣法贝尔宣布,荷兰已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请,计划在未来退出欧盟的移民和难民庇护规则。

她强调,随着移民和难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荷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荷兰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兰政府决定在欧盟修订相关条约时,选择退出欧盟的移民和难民庇护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荷兰的这一政策变化并非孤立现象,其所面临的困境也只是众多欧盟成员国的一个缩影。就比如说,在电动汽车加税问题上,西班牙、法国等欧盟成员国及欧洲行业协会纷纷表达了对潜在经济损失的担忧。他们十分清楚,一旦中欧贸易战升级,欧盟内部的养殖户、农民等群体将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打击。这种经济利益上的考量,使得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不得不更加谨慎和务实。

而面对愈发严重的内部分歧和外部压力,欧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其对华策略。一方面,继续对华展示强硬可能会进一步撕裂欧盟内部的团结,损害其整体利益;另一方面,与中国保持合作,能为其带来广阔的市场机遇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因此,欧盟此次推迟加税投票、考虑价格承诺等举措,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调整,目的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维护欧盟的团结与稳定,避免欧盟走向分崩离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无疑是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荷兰算是深有体会,这一点从其对华态度发生改变,并坚决对美方说“不”就能看出。日前,荷兰经济事务大臣贝亚茨在访美期间,就中荷及国际经贸关系发表了重要言论。他特别强调了中国作为荷兰关键贸易伙伴的重要性,并坚定表达了对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阿斯麦自由经营权利的支持。

据悉,贝亚茨在访问期间,与美国商务部副部格雷夫斯进行了会晤,双方主要聚焦于促进两国间的贸易合作,而非探讨具体的出口限制议题。然而,在会晤期间,贝亚茨还是向美方明确强调,中国不仅是阿斯麦的重要市场之一,约占其积压订单的20%,更是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贝亚茨进一步指出,荷兰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在现有国际规则框架内,为阿斯麦等企业提供最大的经营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此前荷兰政府迫于美国压力,无奈对外宣布扩大对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对此表达了不满,并强调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胁迫他国加强出口管制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此背景下,贝亚茨此次访美期间的表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中荷经贸关系,也表明了荷兰争取市场自由与自主性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