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特平台,印度学者贾扬特班达里与美国学者保罗波斯特,围绕印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段颇为高质量的讨论。

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论坛充斥的傲慢与偏见,此次美国与印度两位学者之间的谈话,难得保持了客观理性的态度,也成功引发了众多国内网友的热烈关注。

透过双方的辩论,我们能够明显看出信息含量极高,而且颇有见地。而且两人的谈话,事实上对当年印度前领导人尼赫鲁的论断,给出了一个有力的回答。

当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宣称,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消失在历史之中,没有第三个选项。那么,按照今天的视角,印度是否拥有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首先公布答案,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印度都将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

得出这样的结论,还要观众信服,显然并不容易。

首先是从经济层面,印度学者贾扬特认为,目前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相比G7集团,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双方占据世界GDP的比例,已经开始发生根本的逆转。

而且,正在有更多的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仿佛在印度人看来,金砖国家的身份,已然成为了印度的一张名片,印度人自以为在金砖体系中,扮演了领导者角色。

面对如此姿态,美国学者保罗波斯特没有丝毫客气,他认为站在西方国家的视角,整个金砖集团,只有中俄两国具备强大的主导能力。

更准确的说,随着俄罗斯遭遇整个西方世界的全面制裁,经济发展领域开始患上“中国依赖症”,整个金砖体系中,只有一块黄金,那就是中国,其他都是砖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印度学者感到震惊的是,西方学者认为,金砖国家能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并非是因为印度,而是因为中俄在其中发挥作用,造成如今的形势,更多是源自于美国的衰落。

因此,导致很多国家处于观望状态,甚至包括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沙特与阿联酋,而印度相比于这些国家,在西方眼中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美国学者保罗波斯特甚至用“没有人关心它们的处境”来形容印度在发达国家眼中的地位。

实际上,无论是金砖国家,还是上海合作组织,印度加入这些组织的目的,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发展所谓的自身国民经济。

因为,印度一直将金砖国家的领头羊中国,视为自己的战略对手,印度加入金砖等国际组织,仅仅是为了对内对外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以印度莫迪为代表的政客集团,需要向国内民众展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彰显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国际社会经常发出声音,并且自认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国内连基本的厕所问题都没有解决。

据悉印度国内至少有超过一半的国民,正在靠露天排便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且将其视为合情合理的存在。仅仅是这一个话题,就让不少见惯大场面的印度学者自惭形秽。

同时,关于印度经济崛起的话题,这些年日益成为不少国家讨论的重点,一直以来印度都被视为IT大国,国内服务业相当发达,包括生物、医药等领域,在国际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甚至我国都要向印度进口不少种类的药物,这也让不少国内的印吹,想当然认为,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时代,印度完全可以凭借IT产业,在经济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不仅如此,印度凭借庞大的人口,以及大量人口带来的潜在市场,一度成为了各国投资入股的重要蓝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样的现象,美印双方的学者,都保持了近乎一致的悲观看法。

首先,印度所谓的强大IT产业,仅仅是惠及极少数人,而且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本质上属于是为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IT巨头打工的服务员。劳务输出是印度IT业赚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另外,对于很多在印度投资的企业,不可避免遭受同一个问题,进入印度前期,印度方面会给予外资企业大量优惠,随着外资企业在印度的经营扩大,都将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这些年来,仅仅是知名的跨国企业,就有至少三千家被印度收割,中小型企业折戟沉沙更是无法计算。双方都为印度的信誉问题感到遗憾和担忧。

根据美国学者保罗波斯特亲自调研显示,入驻印度的跨国企业中,他亲自调研的数十家企业,没有一家能够将利润带出印度。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沃达丰集团,该公司通过香港金融企业,企图将在印度获得的收益,转出海外,结果被印方察觉之后,连夜修改法律,对沃达丰以罚款的方式,施行收割。

除了沃达丰等少数巨头之外,更多的企业则是在印度常年亏损,因此在2023年入驻印度的跨国企业数量,降低到了两位数水平。

对于一个14亿人口且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数字已经不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上述,在印度发生的种种行为,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印度的问题在于其文化根本,整个国家上下,甚至没有信誉的概念,缺乏道德结构与理性结构。

印度国家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基于短期利益,甚至是根据当前的状况,以及相关人员或者集团的利益。

对于一个“志在成为大国”的国家而言,如此行事甚至是罔顾信誉,在任何国家看来,都是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的存在。对此,美国学者给出了十分清醒的结论:“你不能指望它们尊重任何事物”。

或许会有人认为,印度并不是缺少培养优秀政治家的土壤,以印度外长苏杰生为代表的印度高层,在各国网友之中,享有极高的关注度。

然而,在保罗波斯特看来,对于苏杰生的评价堪称是侮辱之至,美国学者保罗波斯特直接将其称为“涂口红的猪”。不少西方国家认为,此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莫迪团队遮羞掩护,为其种种恶行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在关于印度的话题中,中国网友对印度有一个非常经典且堪称一针见血的评论。

印度人自己认为,自己缺少一个小平同志,中国网友认为,他们缺少一个教员那样的超级领导人。事实上印度真正缺少的,首先是一个秦始皇。

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印度的未来,印度的问题远远大于潜力,印度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人口第一,实际上并没有转化为人口资源,而是人口负担。

能够经过普遍义务教育的人口体量,才可以称之为人口红利,否则就是人口负担。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毫无疑问是源自于文化根源。

为了能够让印度走向所谓的团结,更准确说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选票占据绝对优势,莫迪采用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将印度教选为印度的唯一正统宗教,利用宗教信仰对民众进行管理与控制,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团结大多数人。

站在莫迪的角度,这种做法没有太大的问题,完全有利于莫迪以及背后的印度人民党。但是对于原本就十分散装的印度而言,坐视数亿少数教派以及少数种族民众离心离德,甚至是走向彻底的敌对,无疑是让印度进一步分裂,而且是不可逆的分裂。

后来者如果试图改变目前的态势,必然要遭到印度教徒的反噬。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客包括背后的党派,目光短浅,尤其注重短期利益,本质上没有人会为印度的长远统一与团结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宗教问题带来的割裂之外,印度还是一个种姓制度十分严苛的国家,不同种姓之间至今极少出现婚嫁融合的现象,高种姓人群占据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资源,这些人一旦获得成功,必然是要远走海外,英法美西方国家,是印度精英的不二选择。

与东方大国的精英不同,印度精英极少有所谓的家国情怀,也不在意所谓的历史评价,道德、信誉、历史评价都无法对印度高层形成制约,这样的国家管理层,无疑是十分可怕。

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全世界对于印度的态度,都处于是十分微妙的状态,无论中美之间谁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话语权,都有不少国家会因此分到巨额红利。

但是,无论中美谁能获胜,受益者都不包括印度,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印度早已经失去了全世界的信任。

目前,各国对印度的拉拢或者打压,都是尽可能挖掘其利用价值,外部的压力再加上内部日趋分裂的态势,留给印度的机会,已经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