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美国似乎正陷入一场自我编织的流动性争夺战中,不断以新的“骚操作”来影响市场预期。

从近期经济数据来看,表面上似光鲜亮丽:9月份非农超预期,失业率低于预期,通胀率延续下行趋势。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不禁让人质疑:前几个月与现在的数据差别这么大,究竟哪个更真实?

尽管数据存在疑问,然而美联储的金融影响力并未完全消失。其发布的数据仍能引导市场预期,市场依旧会随之波动。当然这也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于是大家也看到了,此次数据出来之后,舆论战再次打响,美联储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被要求推迟甚至取消11月份的降息计划。不仅如此,美联储内部风向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有曾经主张降息的官员开始倾向于暂停降息。这一转变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我们早已洞悉,经济数据就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早已预示着美联储政策可能如秋千般摇摆不定。

但明眼人都知道,实际上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国大选。他们在大选前搞出这一戏码,旨在维持美元资产的强势,为可能的政治风暴提供缓冲。毕竟此次大选对美国来说非同一般,而且大选背后的暗流涌动更是相当复杂。这次无论结果如何,民主党和共和党、权贵和民粹……各方势力大概率会在大选后彻底摊牌。这场摊牌,不仅仅是政治力量的较量,更会对美国未来走向产生直接影响。

总之,即便他们一再粉饰,揭开数据的面纱,背后仍然是美国国际航运价格的崩盘、实际物价的飙升、信用卡未偿清余额创历史新高、商业地产的危机……这一切都赤裸裸地揭露了美国经济脆弱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美联储与白宫联手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来扭转乾坤,但在人民币资产稳健崛起的强大气场下,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显得苍白无力。

而且在降息问题上,从最初的降息预期,到如今的暂停降息甚至加息的考虑,才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一转变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这种急转直下的背后,正是中国货币政策落地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近期中国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出台直接冲击了美元的市场预期,导致美元指数一度逼近100点大关。这对于一直试图维持美元强势地位的美联储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次美联储显然是急了,这种慌乱和着急,不仅体现在政策的频繁调整上,更体现在其对于市场节奏的失控。面对中国政策所带来的强力效果,美联储再也无法保持淡定,开始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那么试想一下,若11月美联储意外按兵不动,拒绝降息,又将会对人民币资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一点,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实体经济才是绝大多数国家站得稳、走得远的根本。基于这一点,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反而会促使其他经济体更加紧密地向中国靠拢,寻求合作。创新周期末尾的动荡不是儿戏,这一点,除个别异类外,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心知肚明。而且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依然保持着强劲的攻势,构建了全产业链的庞大体系,既具备强大的进攻能力,也拥有稳固的防守基础。

其次是在金融战后,中国的资产价值与经济潜能被严重低估,这是铁打的事实。美国及其盟友在实体经济领域对中国实施围堵的尝试屡屡受挫,正是对这一点的最佳注脚。而且近几年中国并未采取激进手段拉升市场,这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将刺激市场作为常态政策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中国在当前阶段拥有巨大的政策操作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央行这次也是下了血本,首次把资产负债表作为重要工具投入市场,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相比于欧美日等经济体几十年的救市经验,中国这才刚刚起步,空间和优势都是显而易见。

因此综合来看,中国市场的这股强劲势头,绝非美联储的短期操作所能轻易遏制的。同时,现在中国还在多个领域对美国构成了强有力的消耗,无论是实体经济、全球博弈还是地缘政治,都让美国焦虑不安。因此,即便美国11月份选择暂停降息,那对我们已经启动的经济来说,也不过是微风拂面,影响有限。

美国,这个昔日的超级帝国,如今正深陷内外交困的泥潭。内部,其资源错配如乱麻,令人扼腕;外部,面临挑战重重,危机四伏。在创新周期的黯淡余晖中,美国经济由于缺乏新兴产业的坚实支撑,更被天量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依靠金融的输血苟延残喘。面对如此困境,粉饰太平、经济数据造假,成了他们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

所以对于全球资本而言,无论是出于实体经济的考虑,还是为了规避美国的收割风险,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民币资产的行情,还远没有到达终点。美国的虚假繁荣已是强弩之末,一旦崩溃,全球资本将何去何从?答案不言而喻,中国,就是那个最终的诺亚方舟,是全球资本避风的港湾!

综上所述,美联储那些市场预期管理的小伎俩,不过是试图操控市场的节奏,却根本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和人民币资产的稳健崛起。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博弈中,我们始终坚定看好人民币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