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平常的外交互动,却暗藏汹涌暗流。

就在11月初这个敏感时刻,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匆忙踏上访华之路。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法国第三次派高官来华了。外交辞令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伸手不打笑脸人。可欧盟这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所谓"反补贴调查",怎么看都像是打着"公平"的旗号搞保护主义。

这哪里是什么"维权",分明是害怕了。

想想看,欧洲的传统汽车工业何等辉煌?从奔驰宝马到标致雪铁龙,那可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可如今呢?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蒸蒸日上,比亚迪、蔚来这样的民族品牌在欧洲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让那些老牌车企坐不住了。

法国这次三番五次派人来华,表面上是为了白兰地、乳制品的贸易问题,实则是为了他们那些摇摇欲坠的汽车工厂。一边是工人失业的压力,一边是选民的眼光,马克龙政府不得不做出一副强硬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强硬就能解决问题吗?

回想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美国时何等风光。美国不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来限制?结果呢?丰田、本田反倒在美国建厂,创造就业,如今都成了"美国制造"的一部分。这种经验教训,欧洲人难道都忘了?

法国此次派普里马斯来华,背后的盘算可不简单。先是电话外交,再是高官互访,最后派副部长出面,这种步步升级的外交手段,说白了就是想给自己留个台阶下。可问题是,你打贸易战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后果?

更耐人寻味的是,普里马斯此访恰逢美国大选前夕。谁都知道,一旦特朗普重返白宫,全球贸易格局必将再起波澜。法国这时候着急忙慌地来华,莫非是想在局势变化前先给自己找个"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问题是:谁更需要谁?

去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技术领先、性价比高,这是实打实的竞争力。反观欧洲,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制造业成本节节攀升,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他们的日子会好过?

有个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打拼多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世界工厂"。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怕失去欧洲市场,而是欧洲市场能否承受失去中国的代价。

看看德国大众、宝马这些明白人,早就在中国布局新能源产业。可法国呢?还在那儿故步自封,以为靠加征关税就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场贸易战,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