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意看了最近几日吉林的天气,没有雪。滑冰馆坍塌事件,可以断定,与雪无关。

去年7月,齐齐哈尔体育馆的坍塌事件历历在目,11人死亡。

两次都跟体育馆相关。体育馆这种公共空间,一旦发生坍塌事件,后果就非常严重。里面还有人。那些踩着冰鞋的人,不曾在任何一个瞬间想到,下一秒楼顶就塌下来了。这种悲剧性事件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根据“中国消防”,吉林滑冰场屋顶塌陷暂无人员伤亡。算是万幸。坍塌的理由初步判断是屋顶钢结构变形所致,跟施工质量有关。

而白城滑冰馆从建设交付至今也仅仅过了五年,一个公共建筑,质量要多低,才只能挺到五年?

回想中国古代的很多建筑,也坚持了上百年,当时的科技并没现在的发达。而西方更是有很多建筑,延续了上百年之久。问题不在技术,而在责任和意识。

仅仅五年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跟当时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对于安全的风险管控脱不开关系。说白了,就是个豆腐渣工程。

工程拿到了,草率干活,钱收到位就了事,没有人为这个工程可以健康活到多久承担责任。

张丰老师在之前关于基建项目频繁出事的观点我很认同,对于一个建筑,最重要的不是建起来的那一刻,困难的在于维护。我们有那么多工程,如何维护它们,让它们也能百年以上的活下来,最起码不会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这些才是最考验人的。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件之后,如果各地能够有足够的反思,一定会对目前的体育馆类似的安全质量进行彻底的检查,并进行每年定期的维护。其中涉及到的就是一些力学问题,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质量不行就是不行,发现问题了,提前预警,这个才是靠谱的解决措施。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了再解决,如果问题发生了,可能给我们留下的余地也不多了。

体育馆是一个城市居民锻炼身体的地方,让人们有归宿感。愿意去体育馆健身的,一定是对未来有更多期盼的人,他们的人生观更积极。他们原本对人生有非常多的规划,有很多的盼头。这种建筑物的坍塌,对于居民的生活信心会造成不小的损伤。人们会质疑,以后还能不能去这种大型体育馆了。

这种信心会让人们更加趋于原子化,降低对于城市的归宿感。

这并不是东北的问题,发达如广东,也出现过高速公路坍塌事件。它映射的是一个反思的问题。对于我们已经建起来的建筑体,我们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去维护他们,让它们真正成为城市的骨骼,让更多人可以有信心地去使用他们。

我们更不能去责怪极端气候。极端气候总会发生。问题是当初的设计者,施工者,能否提前为极端气候保留余地,当自然风险出现的时候,有更多的抵抗能力,让建筑成为人们的避风港,而不是风险体。

这个余地,是利润以外的余地。

当然了,吉林没有下雪。跟极端天气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