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有什么误导?
张维迎教授说的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林毅夫的“有为政府”;也可以说是近十年主导中国经济方向的干预主义。
张维迎在我的大印象中是个彻头彻尾的书生,一辈子执著于“企业家创新精神”,努力用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涵盖经济社会的本质驱动力;在这种意义上,他多少有点哈耶克。
世界经济中一直存在着两大体制性的潮流:一是以个人的私权为基本价值,亦即自由主义经济;一是以集体的公权为基本价值,亦即欧洲学者笔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张教授当然是前者,毫无疑问,这显然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主流,他坐了一辈子冷板凳。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主义,还真有点说不清楚。
它是一种充满了矛盾的多元化模式,即不完全是哈耶克所针对的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毕竟中国也放弃了前苏的计划经济模板,并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宣布,中国根本不会搞什么计划经济。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因为有一个所有制的格式化。
另一位网红教授张维为则把中国经济的特殊形态定名为”中国模式“,这也太政治了,显然不构成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概念,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无论是计划经济运行机制,还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都不是中国的发明与独占,而现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过是一种过渡,未来一定会做出二而一的选择。
那么,张维迎所批评的"主流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是先看看张教授的表述吧:
“我们现有关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的经济原理之上,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太局限于这种完美,一个既定的世界,它不考虑未来的,就是考虑未来的话,(经济学家)他说,未来有多少可能性都清楚,而且所有人的认知都一样,而且我们还知道,每一各种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那就不需要企业家了。所以就变成个计算问题了,真实的世界什么未来,未来有多少可能性,不知道,每个人的看法根本不一样的,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像我们经济学描述的那样”。
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表达,也是张教授的风格,其实还是在继续着林张之辩: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充满了计划性的干预型经济。
这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
而林张之辩,辩到最后,一定会落脚于经济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是办公精英的产业政策,还是市场中打拼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前者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后者是市场经济的思维。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创新是经济发展真正的驱动力,而创新从来也不是计划出来的,近二百年,世界经济从蒸汽机到电子革命,又从电子革命到信息时代,然而,又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标签的伟大时代开始了,这种时代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没有哪一个是办公室精英计划出来。
创新来自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
没有市场的充分竞争,就不存在张维迎说的伟大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林毅夫的产业政策也将失去靶向,成为灰色收入的地带。林毅夫自己也曾痛彻心扉地述说,的确,产业政策大多数是失败的。
当然,作为推动器,我们需要产业政策,然而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产业政策,而是充分竞争的土壤,更缺少在一个更大背景上的自由与批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