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门牺牲之谜

革命总是从星星点点的火种开始燃烧为熊熊烈焰的,从一个人,两个人到无数穷苦百姓。“出门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举家参加革命的事例,父母、兄弟、妹、儿女亲属都参加革命特别是在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中,几乎每一位都有亲属为革命牺牲流血,有的几乎满门牺牲,徐海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富家财多。穷家人多”,徐海东家中一族兄弟姐妹九个,近亲远亲有八十余人。当他步入革命的大门后,在他的影响下,四哥徐记海、五哥徐元波、堂兄徐元洪、徐元大、徐元庆、徐元兴以及侄儿徐文初、徐文财、徐文阶、徐文治、徐文朗等,都纷纷觉醒起来,投入了革命。他们徐家的几十口“泥巴人”,一个个前赴后继,也都像徐海东一样,坚定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着。

徐海东把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与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顾大局,识大体,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春,徐海东已是一名勇敢的游击队领导人,带领部队歼灭了许多地主民团。地主豪绅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孝感民团头子趁徐海东带的游击队转战其他地方的机会,纠集反动民团进攻徐海东的家乡,实行阶级报复。当地党组织得到情报,率赤卫队掩护群众转移,敌人抓不到人,便放火烧毁了徐家窑、徐家店等处的房子,把家具财物抢劫一空。待游击队赶来敌人已经逃走。战士们站在山头上,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大家都为徐海东家里的困难担忧,徐海东却哈哈一笑,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什么了不得!”

徐海东没有忙着找家属,却先把农会干部找来,一户一户地询问损失,安排住处,当他知道受害群众都住下了以后。才到亲戚家慰问自己的亲人。

家里人见他回来了,都问他:“屋子烧了怎么办?”他笑笑说:“你们不是已经有了办法吗?”他妻子填他:“一家人都愁的不得了,你还笑!”他回答说:“愁能愁出房子来,你愁死了民团才欢喜呢。”他见大家还是皱着眉头,又说:“我知道在亲戚家挤着住,两家都不方便,但是,现在哪有能力盖房子?就是盖起来,敌人未消灭,你能担保他不再烧?要看到现在的形势好得很哩,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他越是烧、杀、抢,起来革命的人就越多,他们完蛋得越快。我们只有克服困难,齐心革命,早点打垮反动派,才有好日子过!”他讲得条条在理,一家人都决心克服暂时困难,积极支持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地主反动派向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徐家一族先后有几十口人被杀害。徐家一族八十余人,被杀的一共有六十六人。其中有徐海东二十七个近亲,三十九个远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被杀了。只有徐海东自己和三个在红军中的哥哥幸免于难,后来他的哥哥也牺牲在战场上。

且看斯诺和徐海东的一段对话。当斯诺问到“你家里的人现在哪里?”徐海东若无其事的回答:“我家里的人都给杀了,只留下一个哥哥,他现在四方面军。”

“你是说在打仗的时候打死的?”

“哦,不是!我的哥哥只有三个是红军。其余的都是汤恩伯和夏斗寅将军枪决的。国民党军官一共杀死了徐家六十六个人。”

“六十六个人!”斯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被杀的有我二十七个近亲,三十九个远亲一黄肚县的人都姓徐。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除了我的妻子和三个在红军中的哥哥,还有我自己。后来两个哥哥又在作战中牺牲了。”

“你的妻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她的下落。 1931年白军占领黄陂县时她被俘。后来我听说她被卖给汉口附近的一个商人做小老婆。这是我逃出的哥哥告诉我的,还有其他人被杀的事。在第五次围期中徐家有十三人逃出黄陂,到了应山县。但是在那里都被逮捕了。男的被砍了头,妇女小孩被枪决。”

徐海东看到斯诺脸上吃惊的脸色,就惨然一笑。“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说,“许多红军指挥员家里都发生了这样的事,只是我家的损失最大而已。蒋介石下了命令。我的家乡被占领时,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下。”

徐海东面对全家牺牲的修状,只是把悲痛埋在心里,怀着满腔仇恨,踏上新的战斗。1932年秋,当他率领红二十五军转战到家乡一带时,他的嫂子向他哭诉家里几十口被杀的悲惨遭遇时,他内心十分哀痛。他想:亲人们已经牺牲了,革命需要自己的不是悲哀,而是战斗。要说服活着的人挺起胸来,继承先烈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因此,他抑制住感情,没有掉一滴眼泪,他平静地安慰嫂嫂说:“大姐,别难过。阶级斗争嘛,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要记住这笔血债,把孩子哺育好,为前辈们报仇!”这时,正好他的侄儿文治的媳妇生了小孩刚满月,要他为孩子取了名字。他想了想说:“就叫个‘守’,吧!”侄媳妇明白他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说文治已经为革命牺牲了,要把这个烈士的后代守护好,让他长大了继续革命,便说:“好!我一定把他守大,再难再苦我也能顶住!”“后来她确实历尽艰辛,一直把孩子哺育成人,让他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因为徐家有如此坚强的儿女,徐海东等才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曾对亲属讲过:“无产阶级要推翻整个旧世界,想不付出代价行吗?人人都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如果都舍不得贡献出来,革命哪有成功的希望?共产党人从入党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了。他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义务,没有半点询私苟且的权利。要是遇到困难就回头,要这样的党员干什么?”正因为他有这样高尚的情操,徐海东才贡献出自己的一家,始终如一坚持奋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爱戴。

二、战友情深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不锈钢壳的怀表。这块表,看上去平平常常,谁知道它却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深情厚谊,并铭记着徐海东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番不寻常的经历。

事情还得从瞿秋白谈起。

那是1920年冬天,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乘坐中东铁路火车到莫斯科,当时年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很大的困难,为了响应苏联政府收集金物的号召,瞿秋白主动把自己的一块金壳怀表交给苏联政府,于是苏联政府回赠他这块钢质怀表,作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9月,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基本结束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就在这次会议期间,他将这块怀表转赠给共同反对过立三左倾错误的老战友沈泽民同志。

1931年,沈泽民带着这块怀表到鄂豫皖边区工作。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下的地方武装组成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沈泽民当时留下担任那豫皖苏区省委书记。徐海东和沈泽民同心协力,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在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沈泽民将这块怀表转赠给徐海东。从此,他就带着这块表,指挥红二十五军,同二十多万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下旬,沈泽民在鄂东不幸病逝,从此,这块表成为徐海东怀念沈泽民的珍物。

这块怀表陪着徐海东从鄂豫皖苏区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又陪着他在陕北的山沟沟中转战,还陪他经历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结束后,徐海东见彭德怀的表坏了,便将这块珍贵的怀表奉赠给他。此后,彭德怀又带着它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1948年,瞿秋白的爱人杨之华从新疆出狱回到延安,彭德怀为了安慰杨之华,又将这块饱经风雨烽烟,辗转革命友情的怀表送还给她。

新中国成立后,杨之华为了纪念那些为祖国、为人民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同志们,为了让后代学习党的好传统,好作风,遂将这块怀表献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出身窑工,对党忠心耿耿,一生出生入死,见惯了枪林弹雨中同志的牺牲,但有一个人的牺牲让他十分悲痛。那是从1935年7月中旬开始,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的同志们,踏上了更加光荣的里程。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迎接党中央,迎接毛主席。但不幸的是在泾川渡河作战中,吴焕先负了重伤,徐海东正在指挥作战,听说吴焕先政委负伤,立即派一个连去掩护政委,战斗一结束,他就跑步进入四坡村,一群干部战士,正默默站在一个院子里,淋着雨,低着头,流着泪。大家一看见徐海东跑来,这才抬起头,几个低沉的声音,同时说着:“政委牺牲了。”

徐海东走进房去,看到政委静静地仰睡在地上。他蹲下身,抓住那只已经冰冷僵硬的手喊了一声:“焕先!……”放声大哭起来。

门外雨水下,大家泪长流。徐海东常常说“英雄流血不流泪!”如今泪水止不住了。他多次负伤,从没流过泪;家中几十口人被反动派杀害,也只是暗暗流泪,现在政委牺牲了,他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和吴焕先是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三年多来,他们两个人率领着红二十五军转战鄂豫皖,西征到陕甘,一个文,一个武,同心协力带着这支红军。军事上焕先信赖海东的指挥才能,政治上海东信赖焕先成熟,老练,不仅靠得住,而且能掌好舵。他俩共同忍受过失败的痛苦,又一同分享过一次次胜利的欢乐。为工作的事,两人争吵过,甚至拍过桌子,可是谁也不记恨谁。焕先的崇高品德和忘我精神,给海东的影响最深。焕先的父亲、哥哥、嫂嫂、弟弟,都被反动派杀了。母亲讨饭,妻子饿死,这些都未能动摇他革命到底的决心。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该怎么来纪念死者,安慰活人和自己!徐海东擦干泪水,找来后勤部长,一再嘱咐:“一定要想办法,给政委买一口好棺材!”

傍晚,省委的委员、军长、参谋长、各级指战员,都来向政委的遗体告别,为政委安葬。徐海东叫人端来一盆水,亲手为政委擦净脸上,身上的血迹,并给政委换上了他最喜欢的一件青呢大衣,然后才将他抬入买来的一口油漆棺材。徐海东和省委、军部的领导人,亲自抬着渡过河去,埋葬在一个山坡上……

接连两天,徐海东只喝开水,吃不下东西,一闭眼,就想起吴焕先,革命这样艰苦,牺牲时刻都有,但只有这次让他感到极度悲痛,但肩头的担子又太重,他只有强忍悲痛,指挥部队又踏上新的征途。

  1. 徐海东向以为人正派,光明磊落,顾全大局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军万里长征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艰难情况下,他仍以大局为重,不搞本位主义,常常牺牲自己部队的利益为其他部队服务飞当红军陕北会师后,他看到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棉衣都破旧了,就叫供应部门给他们做好衣服送去,见他们一个个面庞消皮,想到供应部在陕南打土豪缴得有银耳,就叫人包上几包送去。他这个“粗人”,这时候“细”起来,连中央领导人每个人身材多高,棉衣的尺码要多大,也都一一放在心上。

徐海东很高兴和毛主席在一块,他觉得毛主席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架子,不摆领导人的那种威风,说话随和,生活上也不讲究,真是看不出和“粗人”有什么不同。一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毛主席和彭德怀、徐海东坐在一铺坑上谈事情,警卫员看到首长们都缩着身体,就大把大把填柴烧坑。哪知,彭德怀最怕热,不一会儿,就喊道:“莫烧了,莫烧了。”毛主席却高兴地说:“烧罗!烧罗!”半夜,炕上的席子,铺得狗皮,突然烧着了,彭德怀一边扑着火,一边笑着骂:“烧啊,烧啊,把老子都要烧焦了!”毛主席这时仍是笑着向警卫员叫:“烧罗,烧罗!”多么亲密的同志关系啊!徐海东逐渐消除了和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的生疏感觉,并从他们那里不断汲取知识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从一个“泥巴人”到革命军人,从一个普通士兵到高级指挥员,经过无数次的转折,他认为1935年冬,来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身边,是他一生中重大的转折点,他曾这样说:

“走到了陕北,走向毛主席身边以后,许多问题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跟毛主席一路行军,一块住,他的思想,言行,以身作则的伟大榜样,科学的工作方法等等,都给自己很深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1936年陕北冬奇寒,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胜利会师,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欢乐气氛,虽暖人心房,却压不住滚滚寒流。一场初雪飘过,天气骤然变冷,红军战士面临着一个难熬的严冬。从南方万里长征而来的战士,身薄衣单,缺少冬装,徐海东十分着急,但供给部只有七千元的家底,他不得不精打细算节省使用,决定拨两千块钱下去给各团改善生活。

就在这时,他收到毛主席亲笔写的一张纸条,要向红十五军团借两千五百块钱,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的问题。徐海东看到纸条,心里突然不安起来。会师后,他只注意到中央几位领导同志衣服单薄,身体不好,但就没想到拨一部分款子送去。如今毛主席亲自写条子借钱,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为什么自己没有早些想到这一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条子的同志见徐海东沉思,以为他犯难,说道:“你们转战也一年多了,一定也是困难的,要是不好办的话……”

徐海东忙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们还有钱。”他马上叫人把供给部长找来,叫他把七千块钱里拿出五千元送给党中央。供给部长一下子呆了,长征一路他每天扳着指头算计,恨不得把一块钱咬成碎片花。不管下面的同志怎么哇哇叫,也不管有人背后骂他“守财奴”,他总是硬着头皮,能不开销的就是骂娘,也一个子儿不给。现在,军团长一开口,要送走五千元,真想割他的身上肉。不过他毕竟是位老同志,很快就明白军团长这样做是对的。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红军于部,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单位,要讲大局,顾大体。查部长只说了一句:“这就办。”

革命部队,是一个大家庭,从自己的家当中拿出一部分钱送给党的领导机关,这本来是一桩不待提起的小事。可在当时,山头主义,本位主义观念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这一举动是难能可贵的。毛主席、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都把红十五军团送的五千块钱,看做“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