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说过一段话:

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忙碌症,呈现出了一种病态。 我们被快节奏的时代裹挟着,内心的焦虑无间断地放大,终于迷失了方向。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迷茫、疲累,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

总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你就注定变得麻木、脆弱。

懂得休息,及时养精蓄锐,才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1

心理咨询师狄美林,分享过考研学生小李的案例。

为了顺利上岸,小李刚备考就告诫自己:

“当你休息的时候,别人在疯狂做题,那就别怪人家上岸,你还待在水里。”

那些日子,他没日没夜地学习,每天睡觉时间甚至不足5小时。

解题累了就背书,背书疲了再刷题。

就这样,他疯狂地连轴转,一刻不停。

直到一天,他发现记忆力快速衰退,很多知识点怎么背都记不住。

碰到稍难的题目,脑子就如一团乱麻,完全没有头绪。

最终小李的精神彻底崩溃,准备许久的考试,也以失败告终。

狄美琳在案例结尾写道:

“皮筋太紧会崩,琴弦太紧会断,人活得太紧,精神必然也会垮掉。”

现实中不乏小李一样的人,为了学业、为了事业,通宵达旦地忙碌。

却不知,长期透支精力,只会让人在高强度的压力中加速溃败。

作家梁爽曾在书中讲述过自己的经历。

有段时间,她为了赶新书,忙得不可开交。

每次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就用冷水冲脸逼自己。

结果一章几千字的内容,她反复修改十几遍,也难尽人意。

更让她痛苦的是,她的身体也跟着出现问题,常常头晕目眩。

直到一天,她实在难受得不行,就把待办事项全部取消,闷头痛快地睡了一觉。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醒来,她只觉神清目爽,甚至脑细胞都跟着活跃起来。

当她再次坐在电脑面前,写作灵感喷薄而出。

原本修改十多遍无果的内容,很快就出稿了。

经过这件事,她说自己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把文章写好,必须先学会休息。

正是充足的睡眠休息,给了大脑恢复能量的时间,她这才写出了不错的文章。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金属疲劳”。

简单说,就是指金属材料在长期负荷中,会出现断裂。

就连金属都会疲劳损坏,更何况只是血肉之躯的人。

管理专家中岛孝志说,要从根本上缓解疲劳,只有充足的睡眠休息。不管生活有多匆忙,都别忘了定时休息。

大脑放松了,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身体松弛下来,才有继续前行的能量。

当你学会好好休息,整个人才会容光焕发,满怀热情投入当下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听过人力资源专家郑小焦的一次分享。

他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半,是部门业绩最好的,深受老板器重。

但就在即将升职加薪的关头,他辞职了。

周边朋友都很不理解,他解释道:

这家公司太忙了,忙到我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成长。

即便看上去公司会给你一直加薪,其实涨幅有限。

无论做什么工作,空闲时间越多,你的薪水涨幅空间才是越大的。

后来,郑小焦跳槽到一家闲暇时间更多的公司。

每天他都能不断充电,学习专业相关技能。

没过多久,凭借强悍的专业技能,他就实现了薪资翻倍。

现如今,很多人每天忙得像个陀螺,白天工作,晚上加班。

第二天起床,又重复前一天的状态,周而复始。

看似干了很多事情,但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成长。

编剧霍昕写过一个故事。

有一家日企业务繁忙,就通过付加班费的方式,鼓励员工推迟下班时间。

很多员工为多赚这笔钱,一直忙到晚上10点。

然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简单洗漱一下,就躺上床沉沉睡去,第二天又睡眼惺忪地上班。

但有一个年轻人刘元,他与众不同,永远都是准时下班。

回到宿舍,他什么都不做,第一件事就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不少同事都认为他好吃懒做。

直到一天,一位日方高管突然到访,而公司的翻译在外出差。

旁人都手足无措之时,刘元却用日语交流起来。

他带着高管依次参观各部门,并详细介绍各部门的情况,成功化解了尴尬。

而刘元因为出色的表现,也迅速晋升为了行政经理。

事后,同事才知道他准时下班并非偷懒,而是为了更好的休息。

当他躺在床上,彻底放空自己,才能细细回忆当天的工作,不断地进行复盘,提升不足。

同时第二天,他又能精力充沛地工作,高效完成任务。

额外的时间,他便与翻译交流,向对方请教日语。

得益于充足的休息,他才走到了同事的前面。

亚马逊创始人索罗斯,一个人真正得到提升,是在他闲暇休息的时候。

一个人如果一直急急忙忙地赶路,走着走着,就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这样下去,要么会摔跟头,要么会走错路。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抬头看路。

当你看到症结所在,完善自身的不足,一切便会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作家周国平曾写过一个有趣的段子: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在他看来,不懂得休息放松的人,与动物无异。

在这个匆忙的世界,只有时常驻足休息,你才能欣赏身边的美景。

作家冯唐,曾经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参加工作的十几年中,他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像空中飞人一样满世界地出差、开会。

他马不停蹄地往前冲,7年时间,从一个小职员做到了麦肯锡全球合伙人。

后来他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又加入了华润。

他披星戴月猛干了5年,最终收购了4家公立医院,将华润医疗带入世界500强。

这些光鲜的履历,实际上都是他透支身体的结果。

2014年,他突发高烧,7天不退,一度徘徊在死亡边缘。

感受到生命正在枯萎,他才意识到必须停下来。

于是,他开始调整生活节奏、缩减工作,忙里偷闲地休息、运动、养生。

他每天跑步、做俯卧撑,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启健康的饮食。

平日里,一个人读书、品茶、看云、听雨,享受闲适生活。

一段时间后,他整个人被重新滋养,能量得到恢复,还撰写出经典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白岩松讲,“忙”这个字,左心右亡,忙着忙着,心就死了。

在你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刻,不妨放慢脚步,停下来休息一番。

因为人生漫漫,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力。

正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

让灵魂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世奔波所受的伤,然后再出发。

学会放慢节奏,在休憩中滋养身心,人才有能量攀上更高峰。

在《认知觉醒》中看到这样一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持续发力,一刻不停,结果效率急剧下滑。

有的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主动休息,反而一直能维持高效。

努力不是坏事,但一旦努力到透支身心,就会适得其反。

梁实秋说:

忙碌就像憋气,憋久了就会脸红脖子粗。 适当放松休息,给自己喘口气,更是给生命一次跃进的机会。

从今天起,懂得张弛有度,你才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更强大的自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