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被外界誉为“俄罗斯国师”的亚历山大-杜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终于向中国认错,表示当年不该对中国抱有那么大的敌意。
简单介绍一下杜金这个人,他是俄罗斯著名的政治学者和理论家,在1997年发表的成名作《地缘政治的基础》一书中,主张俄罗斯应该通过军事征服和结盟的方式,把欧亚大陆上的国家纳入其势力范围。更令人惊讶的是,杜金还提出了“瓜分中国”、“肢解中国”的理论,妄言要将新疆、西藏、内蒙古、东三省变成“第二个蒙古国”,充当中俄“缓冲”带。
杜金强调,上世纪90年代,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所以他错误地认为,中国是西方国家围堵俄罗斯的“帮凶”。不过他也承认,他无法判断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这么说,杜金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只是从一个“爱国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
杜金当时断定,中国已经是“西方阵营”的一部分,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承担起关键环节,反观俄罗斯这边,一直都没有恢复元气,还被叶利钦引入了“休克疗法”的歧路,陷入危急存亡的境地。
中国既然与西方走得越来越近,而俄罗斯却每况愈下。那么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处于“敌对阵营”的大国,俄罗斯的处境有多不妙可想而知。
于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杜金开始讨论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出路,希望俄罗斯通过外交与武力双管齐下的方式,重建自己的大国影响力,挑战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主义帝国”。紧接着他就提出,要“瓜分中国”,为俄罗斯打造一个地缘缓冲地带。
随后杜金谈到了自己为何出现转变,首先是看到普京开始掌权,觉得这个人“很合自己的胃口”。
我们也知道,杜金一直被外媒形容为“普京的大脑”“俄罗斯的国师”,这倒不是说,杜金和普京的关系很密切,甚至能主导俄罗斯的战略决策方向,只是在西方眼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杜金的理论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
何况俄罗斯这几年力推的外交战略,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杜金“新欧亚主义”“多极世界”等理论的影子。杜金如今在国际学界的名气,很大程度是和普京强绑定的。
沧海横流,时过境迁。30多年过去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陷入了空前危机,莫斯科的精英们这才发现,原来中国才是最好的朋友:俄罗斯“史无前例”做出了战略东移的决定,决定开发远东地区,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合作。
杜金第一次大范围地进入国内舆论视野,是他对中国的激进主张,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的舆论形象。至于杜金后来的想法变化,就很少为外人所知。
而他第二次进入国内舆论视野,则是在女儿出事以后,这时候,杜金早就完成了理论思想的转变,与中国的互动逐渐频繁,最后在中国焕发了个人事业的“第二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杜金一直在设法改善自己在中国的舆论形象。这就要求他必须直面自己当年的激进主张,反思当初对中国的敌意是否有失偏颇。
大半年前,杜金来了趟中国,回去后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说起了中国的好话,认为俄罗斯应该“向中国学习”。
这一次在镜头面前,杜金总结说,他以前的观点,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上的绝望”,误解了中国在全球化的角色。
可现在的国际格局,与三十年前截然不同。俄罗斯重新登上全球政治舞台,或许还落后于中美,但国际影响力已经回归了大国范畴,而这一切,都是普京“力挽狂澜”。所以杜金就没有那么焦虑。
由此可见,杜金一直在向外界表明,他对中俄关系的战略意义有了全新认识,思想上的转变,更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杜金虽然反思了自己对中国的敌意,对中俄合作持正向态度,但他欧亚主义的核心理论还是那几点主张,只是他开始承认,中国是俄罗斯理想的合作伙伴,当初敌视中国的观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