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快看看,我爸早上突然胸口痛得厉害,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不是心梗啊?”
急诊室门外,张女士紧张地看着病床上的父亲。
老人刚刚被送到医院,表情痛苦,气喘吁吁。
我赶紧上前查看,初步检查后告诉张女士:
“很可能是急性心梗,还好送来得及时。
冬天是心梗高发的季节,老人家更需要小心。”
张女士一脸疑惑:
“可是他身体一直挺好啊,怎么突然会这样?”
确实,很多人觉得自己平时没大毛病,却在冬天突发心梗,甚至猝死。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冬季心梗高发的“凶手”,教大家如何预防。
1. 冬天为何成了心梗的“高危季”?
冬季气温骤降,血管会受到冷空气刺激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此外,寒冷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堵塞了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就可能引发急性心梗。
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壁本身硬化,加上冬季冷空气刺激,猝死风险更高。
2. “凶手”是谁?4件事最伤血管
在心梗频发的背后,有4个“隐形杀手”,我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1)清晨运动过早、过猛
很多人以为晨练是健康的标配,尤其是老年人。
可冬季清晨气温最低,冷空气会让血管急剧收缩。
如果一大早就去外面跑步、锻炼,反而容易诱发心梗。
医生建议:冬天的晨练时间最好延后到上午9点以后,活动强度也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
(2)暴饮暴食,高盐高油
冬天吃火锅、炖肉成了家常便饭,可一顿顿大鱼大肉、高盐高油的饮食会让血管承受巨大压力,尤其是吃完饭后血液流向胃肠,心脏供血减少,更容易诱发问题。
医生建议:饮食要均衡清淡,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多吃蔬果,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3)情绪激动、用力过猛
冬天过节、聚会多,很多人喝酒划拳、情绪高涨,一不小心就动了肝火;
有时用力搬东西、上厕所太过用力,也会诱发心梗,特别是血管本就有问题的老人。
医生建议: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用力。出现便秘情况时可以咨询医生,避免因排便过度用力诱发危险。
(4)忽视胸痛、身体信号
心梗并非毫无征兆。
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常常会提前预警,但很多人选择忽视,认为“只是累了”或“吃多了”,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医生建议: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或胸闷,尤其是持续超过15分钟,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幸好您送得及时,手术很成功!”
几个小时后,我走出手术室,张女士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手术过程中发现,老先生的冠状动脉被血栓严重堵塞,幸亏及时进行介入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病房里,我特意叮嘱张女士:
“老人家冬天尤其要注意这几点,别让这种情况再发生了。”
3. 心梗高发的冬季,老人要做好这4点(1)保暖防寒,避免温差刺激
冬天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
早晚温差大时,不要直接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寒冷的室外。
(2)合理锻炼,循序渐进
运动是好事,但冬天要学会“慢慢来”。
可以选择室内轻松的活动,比如散步、瑜伽、太极等,避免大幅度的动作。
(3)健康饮食,少盐少油
饮食清淡、多样化,多吃含钾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香蕉、橙子、菠菜等,帮助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健康。
(4)定期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
几天后,张女士带着水果来医院复诊,笑着跟我说:
“医生,谢谢您!这几天我特意叮嘱我爸注意保暖和饮食,他现在状态好多了。”
看着老人家精神不错,我也感到欣慰。
但我知道,冬天的“心梗杀手”从不轻易放过谁,尤其是那些不经意的生活习惯。
医生提醒:心梗这些信号不能忽视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
持续胸痛,尤其是左侧胸痛
胸闷、气短,伴随冷汗
上腹部疼痛或恶心、呕吐
突然乏力、头晕
冬季心梗多发,不要等到危险来临才后悔。
注意细节,远离“凶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结语
冬天的寒冷不仅带来冻手冻脚,更是对心血管的一场考验。
防寒、防暴饮暴食、防情绪激动,尽早发现心梗信号,是每个人都该关注的重点。
愿我们在这个寒冬,带着健康与温暖,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之“心”。
关注我,免费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