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选个顶门立户的好儿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将军

邵华原名少华,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同母异父姐姐刘思齐,同母同父妹妹少林。

新中国成立后,少华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向报刋投稿,开始使用笔名“邵华”,后来,和毛岸青结婚登记时,她写了邵华,从此,“邵华”就成了她的名字。

可以说,毛岸青和邵华的爱情是从毛岸英和刘思齐那里开始的。

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前一天,他专门把弟弟毛岸青托付给岳母张文秋照顾,之后,邵华和毛岸青经常见面,在一起说话,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刘思齐从苏联留学归来和母亲、妹妹在北京合影,左起:少华、张文秋、少林、刘思齐

毛岸英牺牲后,全家人悲痛万分。毛岸青赴苏联治病几年,回国后住在大连。张文秋带着3个女儿一起去看望他。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感激起了火花,邵华和毛岸青开始了书信往来。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非常关心,在给毛岸青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亲笔字

老亲家张文秋担心:少华虽然比姐姐思齐读书多些,但整天疯疯癫癫、嘻嘻哈哈,担心给主席当不好儿媳妇。

主席认为:“女孩子性格开朗,不是坏事,我毛家顶门立户还真需要像少华这样的,不计较得失,不在意别人说三道四,少华是个好孩子,爱学习,求上进,有她帮扶岸青,是我毛泽东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和邵华喜得孙子,这个笑用哪个成语形容最合适?

在毛主席的撮合下,1960年五一前夕,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这一年,毛岸青37岁,邵华22岁,他们婚后47年恩恩爱爱,邵华为小家、为毛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成为毛主席“顶门立户”的好儿媳。

仅举一例。

杨开慧牺牲60周年纪念日,邵华亲自挑选石料,终于在采过毛主席纪念堂雕像石料的大石坑里,寻找到一块28吨重的汉白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14日,毛岸青一家在杨开慧雕像前留影

1990年11月14日,是杨开慧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

1990年元旦刚过,湖南省委为杨开慧牺牲60周年准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征求杨开慧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的意见,并计划春天举行杨开慧塑像落成典礼,这一直是毛岸青、邵华夫妻的心愿,当然非常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14日,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在杨开慧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大会暨杨开慧塑像揭幕典礼上讲话

湖南省委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3月12日,毛岸青和邵华带着20岁的毛新宇回了长沙,为妈妈扫墓并了解陵园建设情况。

原本夫妻俩非常担心的资金问题,没想到刚到长沙这颗心就放了下来,当长沙方面公开征集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方案后,没想到,全国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地献计献策,自发地慷慨解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14,左起:毛新宇、邵华、刘思齐

捐款的有白发苍苍的老红军、老将军、老党员,也有少先队员、大中学生和企业家。如长沙卷烟厂,独家承担了陵园正门的全部费用。

书法家为此奋笔挥毫,画家为此泼墨作画,演员组织义演,60年过去了,原来,杨开慧烈士依然巍峨挺拔地活在人民心中。

其实,在此之前,邵华和毛岸青已经在为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忙碌。夫妻俩早在1989年就商定,在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一套宣传他老人家丰功伟绩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全册27本,笔者所幸拥有一套

这个计划很庞大,谁担纲主笔,谁出版,更是考验人的苦差事。如今,两件事撞在一起,邵华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参加杨开慧雕像落成仪式的领导

1990年5月开始,邵华走南京,下扬州,去镇江,到无锡,奔苏州,赴上海,跑杭州,飞西安,去采撷书画家的名作。

更值得一提也是重中之重的雕塑创作小组,在毛岸青邵华家的院子里如火如荼地创作小样。

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教授为顾问,他的学生张恒、李茗为主创成员,这样的创作小组太让人惊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1928~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绍武代表作《李大钊纪念像》

我们欣赏一下钱绍武教授1991年创作的李大钊纪念像。

本来,他接到的设计方案是雕塑一个手持书卷的3米高的李大钊坐像。但当钱绍武深入到李大钊的灵魂里,觉得“光是坐在那儿看书,感觉不够”“我觉得要特别强调他‘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就把他的肩膀大大地夸大了。”

只由“一横一竖两块大石头”雕刻成3米高的头像和10米宽的肩膀,寓意李大钊“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欣赏一下杨开慧烈士的雕像,不由感叹:雕塑家就像做心电图,他们溶入了特殊情感才让烈士雕像如此有灵魂!

最最感人的环节当属邵华,她在房山石厂,亲自联系挑选塑像的汉白玉石料。在防化兵的协助下,终于在采过毛主席纪念堂石料的大石坑里,寻到了百年难遇的一块重达28吨的一流汉白玉,这就是报端传出的“珠联璧合,宝玉通灵”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为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儿媳妇,她更理解《蝶恋花》中父亲和母亲的伟大爱情,更理解她深爱的丈夫毛岸青对爸妈的深深思念,更理解全国人民的心愿。毛泽东、杨开慧这对人间知己、生死爱人,生不能相守,死要他们相伴!

以这种方式让父母合体,让人心潮澎湃之余,感动、感叹、感谢之情永久地驻留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现场

难怪毛岸青在隆重的纪念活动结束后,不假思索地题写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民万岁!”

祭奠结束,邵华和毛岸青久久不能平静,她执笔写下了一篇饱含真情的散文《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华和儿子毛新宇献上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儿岸英岸青、媳邵华刘松林,率子新宇敬献”

邵华善文、喜欢摄影,祭奠仪式结束,她和毛岸青久久不能平静,又饱含真情地写下了《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六十年老了一代人。但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您好年轻啊!您依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

“亲爱的妈妈,二十九岁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奠仪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奠仪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奠仪式现场

邵华写完《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又深情地写下一篇《站在妈妈的塑像前》,记录下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的动人一幕幕。并且做为主创者又出版了《骄杨画册》,为妈妈杨开慧又献上一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骄杨画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1月14日,曾志和邵华、毛新宇合影

毛主席为杨开慧写的三首词《虞美人》《贺新郎》《蝶恋花》邵华不知读过多少遍,父亲还亲笔为她手书《蝶恋花》一词。

作为女人和妈妈,更让邵华动容的是,1982年、1990年杨开慧故居两次修整,在墙缝里发现的杨开慧约4000字的手迹,可惜这些文字发现晚了6年,父亲没有看到,儿子和儿媳替父亲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主席接见毛岸青一家及《骄杨画册》部分工作人员

邵华和毛岸青不知含泪读过多少遍,这些文字至今读起来仍撕心裂肺,现摘录几句:

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太难过了,太寂寞了,太伤心了!这个日子我检(简)直想逃避它。
伤心的日子依然来了,一月,两月,半年,一年,至于三年……
只要他是好好地(的),属不属于我倒在其次,天保佑他罢!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死不足惜,只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奠仪式现场约300人

人们心中神圣的心愿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多少人在现场眼里噙满激动的泪水,尤其是几位年事已高的老同志,宋时轮、耿飚、宋任穷、曾志等老红军老干部更是深感欣慰!

伟大的伉俪、人间知己,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