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戳心的视频。
一位88岁老人对着监控呼喊:
“小林儿啊,你来看看爷爷嘛,爷爷过不了了,爷爷明天就走了......”
当晚,老人真的走了,自缢身亡。
他心心念念的孙女,几天后才看到视频,最终也没能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
老人身处云南昭通的大山深处,这里手机常常没有信号,上山下山的路又弯弯绕绕,几乎是与外界隔离的状态。
如果不是孙女看到了那段视频,也许老人的去世并不会被外界知晓。
通往老人家的山路(来源红星新闻)
老人有4个儿子、2个女儿,有的进了城,有的远嫁。
只有二儿子仍在村里,距离他的住所只有50步,和儿媳一同照顾他的生活。
老人口中呼唤的“小林”,就是二儿子的女儿。当初小林安装监控,也是担心爷爷的安全,想多看看他。
老人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身体没有大病也可以自理,饮食起居都没什么困难,怎么会寻短见呢?
家人给出的答案是,害怕孤单。
虽然二儿子和儿媳住得很近,老人跟邻居相处得也不错,其他三个儿子也经常接父亲出去玩,但自从老伴去世后,老赵经常对二儿子说自己感到孤独:“我一个人不好在(不舒服)。”
图:老人所住村庄(来源红星新闻)
事实上,去年的时候,老人尝试过多次自杀。
有一次他喝下农药,被家人及时抢救了回来,家人告诉商贩不要再把农药卖给老人之后,老人开始找绳子了。
二儿子回忆说:“家里人也讨论过,给他再找个老伴,他是不是就不孤独了?但他很不愿意,还生气。”
孙女小林记录了很多回家看望爷爷的视频。
2023年2月5日,小林与爷爷干杯,靠在爷爷膝头睡觉、紧握爷爷的手:“我向神明许愿,愿爱我的人健康快乐”。
爷爷去世后,小林泣不成声:
“这是我永远的遗憾”。
“我们对他很好,他太孤独了,他太煎熬了,他也舍不得我。”
确实,老人衣食无忧,生活方面被照顾的很好,这个家没有那种不孝儿女,老人比那些被儿女遗弃的父母幸运很多。
但衣食的无忧,根本没办法抵抗一个暮年老人的精神缺失。
因孤独赴死的老人,不是个例。
山西忻州,一位老人坐在门槛上发呆,然后掩面哭泣,随后回到屋内躺在炕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我于昨夜去世,走时心如止水,遗体火化就行,一切从简,不给你们添麻烦…”
81岁南京独居老人手写一封遗书后,悄悄走了。
这封遗书里最戳我的,有两个词,“昨晚”和“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原本应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她,却要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独自面对死亡。
而她在临走前,还在期盼着子女能在第二天就发现自己的离世,让自己能够体面离开。
却没想到,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小愿望,她最后都没能满足。
当子女发现母亲去世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
甚至第一个发现老人遗体的,还是非亲非故的邻居。
他们明明有儿有女,却活得形单影只。
社会学家刘燕舞在调查农村老人自杀情况时,听到这样几句话:
“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
刘燕舞说,自杀在当地被视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
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就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
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拿出一瓶农药,一口闷了下去。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有子女办后事,这都算是不错的了。还有的老人孤身一人离开家,走得很远很远,也许死在山里,也许死在河边,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
换句话说,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你养我大,我陪你老”,这当然是天经地义的孝道,但也是普通家庭的奢侈。
无论家里几个孩子,都是天南海北,不是上学就是打工,有限的精力实在很难顾全所有事。
那些孤独的老人,应该有更好的、更能丰富精神世界的去处。
比如政府增加养老配套设施,完善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的规范和监管,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使老人在同村落中找到集体的温暖,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当然,亲人的陪伴与关怀是必不可少的。
要知道,很多想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其实不是想死,而是在渴望爱与被爱。
希望视频中爷爷这样的悲剧不再出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