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11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根据指数规则与专家委员会审议,上交所决定将特变电工调出上证50指数样本股,调整于2024年12月13日收市后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坏消息接二连三,12月24日,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正式宣布终止在沪市主板的IPO申请,为其历时625天的上市之路画上句号。

自2023年6月被调入上证50以来,特变电工股价从16.62元一路下滑至12.99元,跌幅达21.84%。

这两个事件的叠加,不仅反映出特变电工自身的经营困境,更折射出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特变电工最新财报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23.41亿元,同比下降1.79%;净利润仅为42.9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4.17%。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市值已从最高点的1100多亿元跌至600多亿元,蒸发近500亿元市值。

这种业绩“变脸”的背后,折射出特变电工在新能源、煤炭和输变电三大业务板块均遭遇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

要知道,特变电工光伏业务的主要产品是多晶硅料。近年来,光伏行业供需错配,行业持续内卷,最终特变电工随产业链陷入亏损。

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从2022年的30万元/吨跌至4万元/吨附近,突破企业生产成本。另外,单晶致密材料价格也从17.62万元/吨暴跌至3.46万元/吨,降幅高达80.36%。

从市场份额来看,新特能源(特变电工子公司)硅料产量占比从2021年的15.49%降至2023年约13%。也就是说,即使将来行业困境得到缓解,新特能源也要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难题。

另一方面,随着煤炭价格下行,特变电工煤炭产品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47.63%已经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34.09%。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降碳减排背景下,传统火电发电装机量比重下降,煤炭需求整体偏弱。

其次,由于运输成本高企,特变电工的煤炭业务主要局限于新疆市场,而我国煤炭主要需求区域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这种地理劣势也制约了公司煤炭业务的发展。

输变电业务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表现,特变电工以16.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年产能达1.7亿KVA。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特变电工变压器业务收入为103.09亿元,占比仅为20%左右。

虽然特变电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网特高压设备招标中,公司的中标额已明显落后于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等竞争对手。

从整体盈利能力来看,特变电工的经营状况也持续恶化。公司净利率自2023年以来持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暴跌至6.22%,同比大幅下降63.92%。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创下了公司近年来的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已有包括新特能源在内的10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涉及无锡海达光能、广州三晶电气、浙江鸿禧能源等多家企业。

这一波撤回潮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从上游的硅料生产到下游的系统集成,显示出行业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对此,通威股份于12月24日宣布了一项关于部分高纯晶硅项目技术改造与检修,以及有序减产的公告,率先打响了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

对于光伏行业的参与者而言,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仅靠部分企业的减产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因减产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同时,未充分利用的产能还将继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面对当前困境,特变电工的突破口或在于变压器等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领域。

特变电工已完成±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和±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的研制,但在国网招标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公司仍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

问题在于,特变电工目前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前三季度,特变电工研发费用分别占总营收的1.65%、1.36%、1.31%、1.46%,显著低于许继电气等竞争对手。要知道,国网招标的重要考察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海外市场也是特变电工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我国变压器出口额达229.71亿元,同比增长46.34%。特别是2021年以来,变压器出口额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种趋势为特变电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特变电工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输变电、逆变器等产品出口签约超7亿美元(约51亿元人民币),公司表示将在深耕细作存量市场的同时,在优势市场持续获取订单。

无论如何,现被剔出上证50指数已经是给特变电工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竞争力,是特变电工接下来必须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