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月2日市场出现4小时负电价,发电商需向用户付费消耗过剩电力。听起来感觉非常不可思议?用电不但不需要花钱,还可以进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市场因素,二是政治因素,这两年欧洲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因为风能发电量远超过了需求,其快速增长导致市场频繁出现负电价。
近年来,欧洲国家大规模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导致发电量激增供大于求,2023年德国开始出现了负电价,然后紧接着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了负电价。在2024年,德国负电价时长达468小时,相当于1年之中差不多有20天出现负电价,同比增长60%,英国2024年负电价时长增长了70%;法国翻倍至356小时,相当于约15天。西班牙也首次出现负电价,总计247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负电价呢?
一是因为欧洲国家电力实行市场化。
实行市场化的好处,就是让电价来自动平衡电力供需关系,当用电需求多,而电力供应不足时,电费会涨价,通过市场调控,导致用电量减少来平衡用电需求,相反,当供电量大于用电需求时,电费就开始下跌,甚至会出现负电价,从而通过低电价甚至负电价来刺激用电需求,从而达到电力供需平衡。这样电价也会像股价一样,根据供需行情来回浮动。这就是电力市场化因素导致会出现负电价的情况。
发电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存储起来,而要直接用完呢?我们知道电网的特性是只能传输电能却不能保存电能,发电厂发出的电一旦经过电网传输就要很快在一瞬间使用完成,它并不能像公路上堵车一样,时走时停。目前缺乏电池技术来储存电力。当供需关系不平衡时,不管是需大于供,还是供大于需,都可能会导致电网发生崩溃,所以需要通过电价的浮动来调控供需平衡,非市场化的方式则需要通过国家电网来限制一部分用电权限,或暂停部分电厂发电和想办法吸收掉多余的电能,来达到稳定电网运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在用电高峰期会出现某些地区发生停电的情况。
欧洲国家采用的是电力市场化,从而导致电价是波动的。而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价格制度,电价都是相对固定的,电费的浮动是由国家电网来定。但是,实际上我国从2018年也开始试点电力市场化了,在2023年,作为试点区域的山东省就曾在“五一”节假日期间出现了连续22个小时的负电价。“五一”假期间,由于部分工厂停工放假,工业用电大幅下降,叠加该期间天气晴朗,风光发电量大增,电力供应整体大量超过用电负荷。如果停止发电,启停成本过高,所以部分发电厂更愿意通过付费来进行电力消耗。欧洲也是因为风能发电过剩,导致电力市场负电价频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未来大趋势,欧洲电力价格大幅波动,也凸显了大型储能电站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二是因为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因素考量
欧洲最近几年负电价现象越来越普遍,和近年来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有关,整个欧洲大陆的可再生能源都在扩张。为什么会同时都在这个时候扩张呢?因为俄乌战争。在2022年俄乌冲突之前,欧洲的天然气占所有能源使用量的1/4,其中大部分供应来自俄罗斯,途径乌克兰送往欧洲大陆。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切断了对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并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因此,欧洲国家迅速采取行动,寻找其他能源,从而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欧盟于2023年3月30日通过了一项临时协议,同意将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目标从2030年占总能源供应的32%提高到42.5%。该协议是欧盟为了应对气候危机和2027年前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委员会表示,如果欧盟国家要尽快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需要对风力和太阳能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大可再生气体的生产规模,并加强欧洲的电网以整合更多的清洁能源,到2030年可能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基础设施方面追加投资1130亿欧元。
当地时间2025年1月1日,乌克兰终止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过境输送。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能源产品施加多轮制裁,并制定了在2027年前与俄“能源脱钩”的目标。两年多来欧盟逐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而此时美国则有机会卖石油给欧洲国家了,从中坐收渔利、成为最大赢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和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美国的每船液化天然气都可以从欧洲赚取超过1.5亿美元。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欧盟必须通过大规模购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来弥补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否则将面临全面关税。基于天然气和俄罗斯的“脱钩”,欧洲减少了对天然气的依赖,而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即使在发电过剩的时候,政府依然向发电厂支付补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