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怕腊八是晴天”,明日腊月初八,天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明天就到了腊月初八,这天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腊八节,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老话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就到了尾声,此后要为过年做准备了。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
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在农历的腊月初八,各地寺庙会煮五味粥,布施给平民百姓,称之为腊八粥,后来,这个习俗在民间流行,并把农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到了现在,人们在腊八节这天会早早起床,开始熬制腊八粥,腊八粥里含有丰富的食材,比如花生、红枣、干果、红豆等,不仅好喝还有营养,能帮人御寒;除此之外,腊八节这天人们也会吃腊八面、腊八蒜、腊八汤圆等,有些地方还有祭祀的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也与民间的一个传说故事有关:
据说当年朱元璋在监牢里受苦,正值数九寒天,饥寒交迫的朱元璋竟从老鼠洞里发现了红枣、红豆、大米之类的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那天刚好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把这锅粥叫做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当时的日子,便把腊月初八这天定为腊八节,并把五谷杂粮粥叫做腊八粥。
老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节出现在固定的农历腊月初八,此时处于寒冬腊月,也在二九、三九之间,且还在小寒节气,民谚说道:“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二九三九冰上走”,这些都直接表明了腊八节的寒冷程度。
古人以农耕为主,因此即使到了寒冬腊月,古人依旧比较关心当下的天气如何,毕竟冬天的冷暖、降不降雪,对农作物的生长都有着很大关系,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发现,农历腊月初八这天的天气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情况。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做“最怕腊八是晴天”,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是晴天,可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明日腊月初八,天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一、腊八一日晴,三九天气暖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腊八节这天是晴天,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三九的时候天气暖和。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如果三九不冷还暖,这就是“暖冬”了。
暖冬是不符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的,会打乱农作物的节奏。三九天,本该是农作物进入休眠的时候,此时天气暖和,农作物会误以为春天提前来了,开始生长发育,从而导致来年麦苗返青困难,还无法在冬天积累养分;除此之外,暖冬也会导致土壤中的害虫安全过冬,来年春天大量繁殖,对于农作物来说,这会是它们生长碰到的“挑战”。
二、腊八见太阳,除夕暖如春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有太阳,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到了除夕的时候天气暖和,就像春天一般。
除夕夜,人们守岁、吃年夜饭,这天天气暖和,人们也会感到舒适一些,大家可以走亲访友,与好友一起跨年,外面走动的人多热闹,也比较有年味儿。
三、腊八气温降,惊蛰不会寒;腊八气温升,惊蛰不会暖
腊八气温降,惊蛰不会寒: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降温了,比之前的天气冷,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惊蛰节气不会太冷。
腊八气温升,惊蛰不会暖: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升温了,比之前暖和些,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惊蛰时节天气不会暖和。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是仲春的开始,正常情况下,此时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如果这个时候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回暖过程缓慢,这便是“倒春寒”的特点。
倒春寒就如暖冬一般,是不符合常理的,这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比如作物遭受冻害、生长缓慢、籽粒不饱满、水果甜度不够等,从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
四、雪中喝腊八粥,三九四九雪上走
腊月初八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如果这天下雪,就会碰上“雪中喝腊八粥”的情况。因此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下雪了,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三九、四九的时候也会经常下雪。
老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天气寒冷,如果频繁下雪,就会出现“雪上走”,这形容的是三九、四九天的降雪量之多。
此时的雪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分,有助于农作物来年春季返青;也会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等微量元素的营养物质,助力它们生长;且雪还可以保护越冬作物越冬,一是起到保温作用,二是帮作物降低威胁,冻死大量病虫害。
总结:“最怕腊八是晴天”,明日腊月初八,天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我们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如果腊月初八这天是晴天,预示着明年春天可能会有倒春寒,且三九天气不会冷。
明日腊八节,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腊八节这天,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