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其中隔热防护技术,是登月任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详细解读我国飞船隔热防护技术。
先说一个疑问,最近网上常有评论:为什么嫦娥六号返回器表面烧焦了,甚至都烧起泡了,而美国阿波罗飞船表面看起来没怎么烧焦?
这是阿波罗11号返回舱(指令舱)的历史照片,刚刚经历了32马赫返回地球的减速过程,局部温度可以超过2000摄氏度,结果飞船表面大部分地方看起来只是发黑、“掉漆”而已。
而以同样速度返回地球的嫦娥六号,照片右边还好一点,左边看起来都烧穿了几层,露出了蜂窝形状的材料。
嫦娥五号的情况也基本一样,都是烧焦很严重,而且不均匀。
(不仅烧焦,还起泡了!)
似乎只有两种解释比较“合理”:要么就是咱们的飞船隔热技术,还不如五十多年前的阿波罗;要么就是阿波罗飞船造假了,根本不是以第二宇宙速度从月球返回的。
那阿波罗飞船没烧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嫦娥六号又为什么会出现一边烧焦、一边没烧焦的情况呢?
一、烧蚀看起来惨烈,其实更先进
其实自从1961年加加林上天以来,飞船上的隔热材料,大体上经历了三代发展,阿波罗飞船属于是第二代早期的技术,而我国神舟飞船,用的是第三代技术。
嫦娥五号和六号其实是缩小版的神舟飞船,技术水平基本一样,实际上都是比阿波罗飞船先进得多的,并不是说看起来烧焦了就“落后”了。
(嫦娥六号返回器,一开始可是雪白的)
目前人类所有的飞船从太空返回的时候,都主要是利用空气减速的,好处就是完全不需要燃料和发动机,重量轻巧;代价就是气动减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不小心就会烧掉了。
那解决隔热就是头等大事,最早在1920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美国火箭鼻祖罗伯特·戈达德就提出来,要在返回器的表面覆盖一层耐高温的物质,再覆盖一层导热系数低的物质,就可以解决热防护的问题。
(不同金属的比热容和热导率,第一代热防护技术)
然后1956年,苏联第一种核导弹R5,当时只是用石棉、隔热纤维组成的普通隔热层,就遇到了弹头再入过热的问题,有点扛不住高温。
但是很快,美国和苏联的工程师都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些熔点非常高、比热容也非常高的金属合金,涂在飞船的外表面,直接硬抗,一层不够就多涂几层,防止热量传递到飞船内部,这就是第一代隔热技术——“硬隔热”。
(多层结构)
靠耐热材料硬扛,简单粗暴,初步解决了问题,但是缺点是非常笨重,而且温度上限也不够。苏联第一代东方号飞船、美国第一代水星号飞船,用的都是这种技术。
(美国水星飞船,主要是硬隔热)
1960年代,美苏竞赛载人登月的时候,就提出了第二代隔热技术,在硬抗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概念“烧蚀”。
简单说就是,这种烧蚀材料汽化的时候,会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
(烧蚀材料,就像是沸腾的水)
这就好比咱们拿一个锅烧开水,不管你是小火慢炖还是大火收汁,只要锅里的水没烧干,一直是沸腾状态,那温度就始终保持100度,多出来的热量都被水蒸气带走了。
那飞船表面的烧蚀材料,就像是一层“沸腾的水”,虽然材料会不断消耗减少,但是不管外面是多高的温度,热量都不容易传到飞船里面。美国阿波罗飞船、苏联联盟号飞船,就都使用了烧蚀隔热技术。
(阿波罗飞船的防热大底)
阿波罗飞船的隔热大底,使用的是一种编号为AVCOAT 5026-39的材料,把一种含有金属添加剂的硅酸钠做成蜂窝状结构,然后蜂窝格子里填充环氧酚醛树脂。
发射之前是棕黄色的,烧完之后就变成了一层碳和二氧化硅,可以比较好地隔绝热量。
所以说,烧蚀材料虽然烧焦了很惨烈,但其实比那种纯靠金属合金硬抗的技术更先进。
那都变成碳了,为什么阿波罗飞船看起来没怎么变黑呢? 这里就必须讲到飞船的气动外形了,这部分就可以彻底解释阿波罗和嫦娥六号的烧焦程度问题。
二、飞船的气动外形决定,2000度只是在局部
飞船一般长成个倒锥形、或者纺锤形,反正都是上窄、下宽,这种形状的好处是飞船不管以什么姿态冲进大气层,哪怕是倒着飞的,都会在气动阻力的作用下,稳定在一个正常姿态,就像是不倒翁一样。
这个在空气动力学上叫做“静稳定”。
苏联第一代东方号飞船,完全就是个球,就不稳定、容易转圈,加加林在里面老遭罪了。
但是稳定之后也有两个代价,第一个代价就是“局部温度更高”,迎风的那一面,也就是飞船底部,承受的热量最多,局部温度也最高,能达到2000度左右;而飞船的顶部,其实等离子火焰就少很多,温度也低一些。
(2000度只出现在红色区域,其他区域温度其实只有几百到1000度)
那么设计飞船的时候,就要重点加强底部的隔热,用最厚的隔热材料;而飞船的侧面和上面,隔热材料就可以少用一点,甚至都不需要烧蚀材料。
像航天飞机、星舰这种外形就更明显了,底部都需要厚厚的隔热瓦,而背部就只需要普通隔热层。
(神舟飞船的隔热大底,比较少见)
(阿波罗飞船的底部也完全烧焦了,只是很少有正对的视角)
第二个代价就是“有效空间减少”,锥形的倾斜角度越大,虽然理论上侧背温度就会越低,但是飞船的可利用空间也会越小。
就像是买房子,大家都知道方方正正的户型利用率最高,三角户型就很难布置家具;飞船也是一样,侧面倾斜角度越大,内部空间利用就越难。
(我国新飞船比美国新飞船倾角更小,这是技术更先进的表现)
所以你看咱们新一代飞船,倾斜角度就明显比美国阿波罗飞船、猎户座飞船的角度更小,说明咱们飞船内部空间是更充裕的,这是技术更先进的表现。
但是侧面角度小了,等离子火焰就更大了,所以你看2020年我国新一代飞船测试的照片,侧面也烧黑了。
那为什么嫦娥六号侧面烧焦不均匀呢?其实是因为飞船返回的时候,它的底部不是完全正对着前进方向的,而是稍微侧着一点。
嫦娥六号的返回器跟神舟飞船一样,是半弹道式,或者叫弹道-升力式,也就是具有一定的升力。
简化一下飞船的受力分析,飞船受到重力、升力、阻力。飞船的前进方向,跟飞船中轴线有一个夹角,这就是攻角。
利用这个攻角和升力,嫦娥六号返回器的顶部,有一个空气舵,就是这个翻转的板子,控制它的角度,就可以控制侧滑作用力的大小,调整飞船的姿态,从而实现降落地点的控制。
你去看神舟飞船的顶部,也有这个空气舵面。
那这种稍微侧滑的状态,就造成了一边火焰大,一边火焰小,我国公开论文资料里就有介绍,神舟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防热大底的温度是2000度,迎风的侧面是1000度,背风的侧面只有300度,所以就出现了一边烧焦、一边没烧焦的情况。
(火焰不是均匀的,而是一边大、一边小)
嫦娥六号虽然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但是采用了二次减速,也就是让烧蚀的过程变长了而已,整体温度并不会明显升高,底部还是2000多度,侧面也一样是一边烧焦、一边没烧焦。
(神舟飞船是一边烧焦,一边没有)
阿波罗飞船也是一样采用了半弹道式、二次减速,底部温度超过2000度,烧蚀材料完全烧焦,但是大多数照片看不到底部的,只能看到底部边缘是已经完全烧黑了;而阿波罗飞船侧面倾斜角度很大,所以整个侧面的温度其实都只有几百度,不需要使用烧蚀材料,只使用几层金属隔热层,属于是牺牲飞船空间来降低隔热难度。
(阿波罗飞船也是一样,一边烧蚀轻微、另一边严重)
阿波罗飞船也一样是半弹道式返回,所以也会出现一边烧蚀更严重的情况、最外层隔热片大部分脱落;另一边烧蚀就相对轻一些。
所以结论就是:
采用半弹道式的飞船,都有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温度高,背风面温度低,所以会出现烧蚀不均匀的情况,一边侧面烧焦、另一边没有。神舟飞船如此,嫦娥六号如此,联盟飞船如此,阿波罗飞船也是如此。
如果照片只拍到了一侧灼烧不严重的情况,其实就很容易忽略另一面,这类对比,就属于以偏概全了。
(神舟飞船也是如此,这边烧蚀严重)
(但是另一侧却基本完好)
三、飞船隔热技术,目前中国已经反超美国
那为什么说神舟飞船的隔热技术是第三代呢?
这是因为阿波罗飞船,以及美国重返月球的猎户座飞船,它的隔热大底都是工人手工打造的,33万个蜂窝格子,人工往里面注入环氧酚醛树脂,造一块需要半年。
美国工人手工打造飞船,五十多年了还是这个技术,没啥进步
而我国神舟飞船虽然也是类似蜂窝结构,采用了编号为H88和H96两种材料,但是已经不再是手工制造,而是采用了热压罐自动成型,8个小时就能造出来。
从神舟十八号开始,神舟飞船就是批量生产的状态了,这比阿波罗那种手搓工艺要先进很多。
最关键的是,我国新一代飞船,也就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飞船,之所以敢把侧面倾斜角度做小,加强内部空间利用率,是因为新型飞船的侧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烧蚀材料,而且是可以拆卸、更换的,飞船落地之后你别看侧面烧焦很吓人,拆下来换新的就可以,这样就实现了飞船的重复使用。
这个技术,你别说阿波罗飞船没有,就连美国最新的猎户座飞船、波音星际客机飞船都没有采用,它们的倾斜角比我们的飞船倾斜角度更大,是浪费了不少空间的。
(我国新一代飞船防热设计已经超过了美国)
所以,不要看到飞船烧焦了,就以为是“落后”,也不要看到阿波罗飞船侧面没烧焦,就以为是“造假”。
(可拆卸,实现飞船重复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科普,经常把阿波罗和嫦娥放在一起来聊,因为只有当你知道了其中的科技原理,才不容易被西方媒体忽悠,才能明白我们科技真正厉害的地方。
如果没有实锤证据就把阿波罗的很多现象直接归纳为“造假”,那反而是“简化”了历史,“简化”了我们追赶和超越的难度。
就像是把苏联解体简单归结为“被星球大战计划忽悠”的一样,完全是避重就轻,无视了苏联自身轻视民生轻工业、经济失衡腐败等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反而给西方糟粕思想的侵蚀留下了空间。
别小看了美国假新闻那一套,如果“承认阿波罗载人登月造假”可以打败中国,他们会毫不犹豫承认当年是造假。反正美国形象早就没有任何信誉了,多这一个造假的形象也无所谓。
事实上,“阿波罗载人登月造假”最早本来就是美国内部滋生的阴谋论而已,如果能用来降低其他国家的民智,美国精英们也会毫不犹豫否认哪怕是自己的历史,否认自家科学家和宇航员的功绩,输出“登月造假”论调,用来打击对手的唯物史观。
但是我们坚持科学第一、实事求是,就足以抵挡任何形式的西方糟粕侵袭。
最后以这张图作为结尾,这个阿波罗飞船怎么完全跟新的一样呢?
很简单,这个只是阿波罗飞船的海上逃生训练模型。
神舟飞船水上训练,棕黄色是刷漆
我国神舟飞船也有一样的训练模型,有银色的,也有跟阿波罗飞船一样刷成棕黄色的。因为根本就没飞过,自然不存在什么烧焦。
拿这种照片来说事的,纯粹就是误导了。
(印度那个也是打捞训练模型而已)
再补充一下,印度飞船看起来是崭新的,也是因为印度飞船目前进度太慢了,只进行过万米投放飞行,完全没有再入大气层,自然不存在烧蚀。咱平常调侃印度无所谓,别当真就行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