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上副教授就轻松了吗?未必,还要经历接下来的考核期。
某985高校最新考核副教授四年6C,此外还有课题要求,1国家级、2省部级、75w横向三选一。
高校教师表示:一个字“卷”!
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似乎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具自由和探索精神的一个群体。但现实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和科研人员困在了卷”基金”、“帽子”的系统中,难以专注于原本热爱的科研工作。
职称评审是无数教师的心头之痛。
在一项“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调查中,“教师”以73.2%的得票率,高居首位。为了评职称有人奋战数十年,有人评职称没通过被末位淘汰到行政岗位,更有副教授晋升失败面临“要么走人要么职称降级”;有人憋着不评职称,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
实际各学校的评审标准,近年来陷入到一种“内卷”的境地。
网上一位高校教师评教授败北经历:评了三次教授,还是没有迈过去。这位教师的工作经历包括:主持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专项),拿了2个国自然面上,1个国自然青年;省级重大三个……如此出色的条件,依旧未能评选上教授。
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数据来源:《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职称晋升,“又挤又难”!
《国家治理》周刊曾刊发过一项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45岁以下)的调查,结果显示,“职称评定”和“发表论文”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主要压力来源。接受调查的3000余人中,超半数受访高校青年教师(57.16%)明确表示自己的工作状态基本达到“996”,有12.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状态已经不止“996”了。
即便发表了高质量论文,但是仍然无法放松警惕!如果运气不佳,仍然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为一山更比一山高,你无法预料到竞争对手有多少成果。
破局之策:采其所长、避其所短
面对高校职称评审的乱象,我们该如何破局?一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非升即走”制度,借鉴其优点的同时避免其弊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职称评审改革真正惠及青年教师群体。
在职称晋升的困局下,教师们不必过于焦虑和无奈。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职称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