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新年,幼儿园、小学在这两天集中举行新年联欢会。北京的王女士在接到老师的微信后犯了难,老师请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在联欢会上抽签互换。王女士本来想让孩子画一张卡片做礼物,结果看老师发到群里的照片,那些已经放在班里的礼物,一看就不便宜。怕孩子的礼物拿不出手,她只好匆匆改变计划,到商场买了的礼物。


幼儿园的交换礼物,情绪很复杂、场面很尴尬。有些孩子因为抽到的奖品比拿去的好而开心,家长却觉得不好意思;而如果孩子换回来的礼物不好,家长虽然安慰礼轻情意重,孩子却特别失望。有些班级的家长逐渐形成了默契的“礼物物价水平”——比如都买100元左右的礼物。原本是庆祝新年、活跃气氛的小活动,到头来搞得大家心事重重,可以说很不值当了。

事实上,成年人联谊也经常会搞这类交换礼物的活动。但区别于幼儿园小朋友的是,大人们心智要成熟得多,情绪管理、表情管理的能力也强得多。就算换到了不喜欢的礼物,脸上也是笑意盈盈,又是惊呼又是拥抱,表面功夫是做到位的,场面也算是欢乐祥和……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当然不懂这些,喜怒皆形于色的他们,一不小心就暴露了。

说是让小朋友们交换礼物,到头来为难的还是家长。为了这件小事,家长们谨小慎微变得无比敏感,生怕稍有不慎坏了礼数、得罪了老师。其实,这绝非是学校组织此类活动的本义。之所以引发一连串意料外的连锁反应,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育者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也没有提供可供参照的样本模板。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完全“自由发挥”,自然容易想的太多、做的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