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履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9月23日,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日前,中央批准:谭铁牛同志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因年龄原因,胡金波同志不再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教育部官网显示,谭铁牛,1963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资料显示,谭铁牛长期从事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是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模式识别研究的开拓者。今年8月,谭铁牛还获得了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傅京孙奖,以表彰他在模式识别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目前,南京大学校长一职由1960年3月出生的中科院院士吕建担任。这也意味着,谭铁牛此番履新后,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职务均由中科院院士担任。
最新消息是,9月25日,湖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义强,拟任省属本科院校正职。
吴义强是林业工程专家,生于1967年7月,长期从事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研究,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履新高校是今年高校人事调整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包括谭铁牛、吴义强在内,年初至今,至少有15位院士履新高校校长或校党委书记,或是拟任省属本科院校正职。
多是学术科研领域的专家
今年以来,国内高校密集人事调整,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诸多学校。
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转任校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转任校党委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尚立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任南开大学校长。
在本轮高校人事调整中,院士执掌高校成为新的特点。在国内,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其中,李建成、王云鹏、张立群、李术才、王树新、龙腾,分别出任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吴义强拟任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正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其中,龚旗煌、李亚栋、李蓬(女)、张锁江、陆林、毛军发、徐春明,分别出任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圳大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省属公办高校)校长或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转任校党委书记。
另外,在高校人事调整中,还有不少院士任副校长或高校学院院长。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保亮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任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等。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院士多是学术科研领域的专家。比如,李建成是大地测量专家,王云鹏长期致力于智能交通的研究,万建民是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等。
值得注意的是,院士的研究领域与所任职学校有不少共通性。比如执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他还是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院士治校的深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院士有着丰厚的科研学术资源,执掌高校有利于优化科研、教学合作,对国家科研创新有着促进作用。他认为,院士密集执掌高校,这在以后或可以成为普遍现象。
一位组织系统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专业对口或许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院士的科研水平一般不低,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着不小的成就,这与高校提高科研水平的期望形成契合。
但该官员也提到,高校校长是行政管理岗,目的是服务和管理学校。校长的选择要结合院士个人工作能力,并非是院士就适合当校长。
竹立家则提到,有人认为院士能做好科研,未必做好管理。一般来说,院士都有着丰富的科研与教学管理经验。
对于院士治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聘任院士当校长,相关部门的考量或是通过“院士校长”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并带动学校的学术研究。而院士担任高水平院校的校长,则被认为这和高水平院校的地位、形象更匹配。
不过,熊丙奇也提醒,校长的首要职责,是管好一所大学,因此,在选拔校长人选时,应关注其管理大学的能力,而不是把学术能力作为首要指标。
公开报道显示,除了院士任校长,不少高校以聘任“首席科学家”、“终身教授”的方式,聘请院士到高校任职。
比如,青海民族大学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为“首席科学家”;河南工业大学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任该校“首席科学家”。
熊丙奇认为,聘任“院士校长”或有借院士提高学校地位的考量,在校长代表学校出席各种活动时,院士身份可以为学校“增色”。这其实是需要破除的“唯帽子”观念。
他还提到,从校长职业化角度看,要让校长全身心投入管理好大学,还应该实行“利益回避”制度,即明确告诉校长人选,担任校长后,必须全力做好校长工作,不能再把过多时间用于学术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9月初,高层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作者:佟西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