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跟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同乡(山东高密)、同龄(1955年出生)的林建华,于1986年毕业于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是当今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从2010年12月起,到2018年10月,他在这8年时间里,先后担任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这三所中国顶级大学校长的职务,给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时间风光无限,有望在教育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然而,不论哪个行业,在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犯下错误,足以抹杀掉之前所建立起来的威严和光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世上没有完美之人,是人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犯错,只要能及时改进,知耻而后勇,都会被认为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建华

但是,并不是每个错误都有机会被改正,即使当事人改过自新后,也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原谅。只因为一些原则性的、常识性的错误,如果犯了,将会成为无法抹去的污点。

林建华恰恰是因为犯了一个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才被推到风口浪尖,即使他事后非常认真地写了一篇道歉信,仍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谅解。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适逢120周年校庆,在这样意义非凡的活动上,作为一校之长的林建华,必定要发表重要讲话,以此来彰显“北大精神”。于是,他热情洋溢地登上台,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表了主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讲话。在讲话中,不知何种原因,他硬生生将鸿鹄(hú)错念作鸿鹄(hào),引起台下哄堂大笑。第二天,这件事持续发酵,引起了北大学子的众怒,最终,在互联网的关照下,此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他本人也成为大众消遣、调侃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

林建华的原话这样说: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林建华,怎么看都有一派学者风度,但当他从口中把“鸿鹄(hú)”二字想当然地读作hóng hào的发音时,所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一名菜农错把麦苗当作韭菜向人兜售。

“鸿鹄”是对天鹅、大雁之类的大鸟的统称,因为这些大鸟善于迎着大风高飞,意志坚定,并且体态优雅美丽,因此,常常被文人墨客看作是高尚、勇敢、坚强的象征,用成语“鸿鹄之志”来形容一个人具有远大的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鸿鹄

中国汉字总共有10万左右,常用汉字目前有6000多个,《现代汉语词典》经过2016年9月的修订,已经完善到第七个版本,收录常用汉字组成的词汇约有7万多个,“鸿鹄”以及包含“鸿鹄”的鸿鹄之志、心有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这些词汇或成语,都属于常用词汇,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都能明白它们的读音和含义,写作文或演讲时,使用它们大概率不会出错。

熟悉《史记》的人,不会对“鸿鹄之志”感到陌生,它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里一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朝末年,陈胜年少轻狂,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给地主做雇农,某次他跟一帮长工在地里干活时,突然心中不爽,扔下农具,对其他长工说:大家都不容易,以后如果谁发达了,不要忘记曾经在一起下苦的穷哥们。其他长工觉得他们这类人一直当雇农,是天命注定的,怎么会富贵发达呢?于是,他们就嘲笑陈胜异想天开。陈胜看到其他人如此麻木,就叹息道:可悲呀,小小的燕雀是不会明白鸿鹄的远大志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因为带有生动的历史典故,使用率相当频繁,自秦代之后,在许多诗词歌赋里被引用,因此,它属于常用词汇。把常用词汇的读音念错,在本质上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如果是普通人,大家听后除过乐呵乐呵,最多认为他胸无点墨、无知无畏之外,不会再去上纲上线,批评他误人子弟,人文素养乃至人格精神有问题。

但林建华的身份不同,他具有博士学位,还是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一校之长,他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不仅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学术水平,更代表的是北大的精气神。这样的错误,他不能犯,也犯不起。

想当年,严复、蔡元培、胡适、马寅初等学者型大教育家任北大校长时,是多么让人心服口服,他们以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博古通今的学术水平,给北大凝住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深刻地塑造了北大的精神风貌,让北大逐步成长为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一度成为文化精英施展拳脚、实现人生抱负的理想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大学排名

如今的北大,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其中,工科、理科、文科在全国所有综合类大学中,都高居第一,综合实力在世界知名大学里边长期排在50名左右,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教育圣殿,每个学子以进入北大学习为荣耀。

然而,作为北大校长的林建华,才学实在不敢恭维。他在2015年2月上任北大校长,因为这次“口误”,他注定要成为北大历史上的另类校长,无论他在北大三年教育生涯里做了什么样的光辉事迹,他留给世人的所有记忆,都将停留在“白字事件”上,这是一段无法抹去的污点。

只因为,错把“鸿鹄”读“鸿浩”这个行为,如同一面反光镜,把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一些德薄才疏、不学无术的专家打回了原形,让世人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从“口误”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恰恰证明了当今一些知识分子在治学精神上的敷衍了事和碌碌无能。

其一,林建华的演讲稿必定不是他自己所写,即使别人代笔,他面对自己的演讲稿,极有可能没有预习,要不然,他第一次看到“鸿鹄”两字不会读时,肯定会询问他人或者查字典,不至于在后来的演讲中弄出笑话。

其二,林建华的道歉信写得虽然很认真,但缺乏诚意,按照他的意思说,他读书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对这个词汇确实不熟悉。这样解释显然是为自己开脱,几十年前他对“鸿鹄”不熟悉,几十年后他仍然不熟悉,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难道这几十年林建华一直坐在高位上装模作样、混日子?也许只有他心里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