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每年的求职季都是高校毕业生非常繁忙的时候,也是别有用心之人开展“花钱找工作”生意骗局的“黄金期”。某些中介机构以就业岗位、落户名额、求职辅导为噱头,向大学毕业生索要高额费用。不少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陷阱,遭受财产和精神等方面的较大损失。

主持人语

就业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的重大事项。当下正值青年大学生毕业求职季,国家、学校、用人单位都在努力构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良好环境。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不少花样翻新的就业欺诈行为,影响恶劣、危害极大。如何识别、防止和治理就业欺诈,避开“花钱找工作”的宣传陷阱,且听三名青年大学生的观点。

青年说

近年来,“花钱买工作”等求职服务成为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已引起社会关注。这种灰色服务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原因之一是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希望走捷径,因此更容易成为求职陷阱的受害者。加之就业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某些心术不正者得以在灰色地带疯狂敛财。

但究其根本,“花钱买工作”现象根植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求职文化。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少用人单位为了缩减成本而裁员、降薪,求职竞争日益激烈,这为“花钱买工作”等灰色服务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受某些不良的求职文化影响,一些大学毕业生为了不输在求职线上,甘愿花费重金购买所谓的“机会”,疏于防范潜在的受骗风险。

根除“花钱买工作”等灰色服务,防止大学毕业生落入求职陷阱,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这不仅需要司法部门严厉处罚“花钱买工作”等行为,切实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大学毕业生也不要盲信歪门邪道,而应好好修炼内功。为了更好地适应求职环境,大学生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早做规划。大学毕业生要认识到,“花钱买工作”不靠谱。只有回归到自己的价值标准,从兴趣爱好出发作出理性的就业选择,而非盲目依赖付费中介提供的外力帮助,才能避开求职陷阱。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30日第2版

作者:郭泓嵩(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