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织牢织密校园欺凌“防护网”

4月底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引发广泛关注。会议部署了各地要重点做好的多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

这些年,屡见不鲜的学生欺凌事件多次引爆舆论。公众热议的焦点大多围绕如何让那些“小恶魔”受到应有处罚而展开,有关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当降低的讨论也推动了司法变革——4年多前,最低刑责年龄已下调至12周岁。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近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仍不容忽视。这一现象背后暴露的是青少年教育的种种新问题,也说明应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除了厘清“罪”与“罚”的矛盾,还应尽最大努力防患于未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防治学生欺凌责无旁贷。校方不能只注重课业教育而忽视道法教育,不能等到欺凌事件公之于众、舆论施压后才高度重视,平时就应主动担当作为,提前预防,定期摸排,及时处理,并建立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和长效治理机制。尤值一提的是,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提到,“强化教育惩戒举措,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因此,校方、教师绝不能当和稀泥的和事佬,而应对照有关规则要求,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教育惩戒,将欺凌扼杀在摇篮里。

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性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三观。当今社会,身处应试教育的“内卷”潮,不少家长未能切实担负起家教职责。对那些父母能够长期陪伴在身边的部分孩子来说,缺少劳动教育,加上从小溺爱或不恰当的管教,常导致他们叛逆成无人能管的“小霸王”,更遑论那些疏于看管的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鉴于此,家庭监护缺失短板亟待补齐,家长应趁早介入子女的思想教育,对学习之外的行为进行必要约束和正确引导,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和同理心,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并在发现不良苗头时及时制止,绝不纵容。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政法机关既要在相关案件中积极维护公平正义,也要在平时协助学校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以案释法帮家长和孩子增强法治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志愿者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培训等形式,引导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远离欺凌。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危害极大。最高人民法院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考虑到这一点,网信部门、互联网平台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治理,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严防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青少年精神世界。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期待社会各界以此为契机,正视欺凌背后的教育问题,携手织密织牢“防护网”,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花”都能精彩绽放。(林清智)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