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一个好朋友在美国留学,2001年出生的她对自己要求很高,每天的to do list都安排得非常满。除了完成学业外,只要是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她都会去主动尝试。

身边的很多00后也是这样,知道自己要什么,思想比较独立,而且不会受到家人和朋友们的影响。他们会付出努力,也会有迷茫和崩溃的时候,但成长不都是这样嘛,努力的过程其实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我们会定期交流,她会给我说一些她最近的收获,也会把遇到的棘手问题向我请教。其实她遇到的问题,我都曾遇到过,只不过那时候我是一个人去想办法,然后踩了无数的坑才得到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和教训。

年轻时候的我ego比较大,认为遇到事情只要自己埋头努力,就可以突破自我。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我付出了很多努力,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时间,确实突破了。但现在再看,那时候突破得还是太慢了。好在朋友比我那时候更懂得分享,更懂得跟有经验的人去学习。

年轻人和行业大佬比起来只有一个优势,就是有大把的时间。朋友在时间的利用率上比我高,同样是打怪升级,她的速度比我同一时期要快,甚至可以说是超限成长了。现在的她还会定期给我反向输出,给我分享一些她的感悟,我也会定期复盘和思考。

现在我就把这套超限成长的理论分享给大家,这也是我平常的经验和总结,希望对努力付出的你有所帮助。另外子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整理了一个书单,这些书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深深地影响着我,超限成长的一些底层逻辑在这些书籍中也有所体现。

超限成长需要双线作战。第一条线是自己个人努力的部分,第二条线是需要借助势能的部分。两部分我都会从三个方面展开,来帮助大家构建体系。

但提前说明,这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并不是所谓的“21天学会了什么”的短期方法论。所谓的超限成长,一定是坚持做艰难且正确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拆解,每天不断地重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努力部分(内功)

1. 快速学习能力(体系化)

前不久周鸿祎在他的AI公开课上分享了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当他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先要学习这个领域的框架。有句古话叫一叶障目,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论这个领域怎么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就不会出大方向的偏差。

周总的学习能力确实很强,仅仅用了五个多月学习如何做网红,就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三个领域的超级大网红。周总的看书速度也非常快,常常一两个小时的飞机行程就会看完两三本书。周总更是调侃自己从乔布斯的演讲中悟出了“不装不端有点二”的心态,然后以这样空杯的心态去快速学习,快速拥抱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一个做短视频的朋友,每天去上一些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培训班,学习一些所谓的直播专业技巧,感觉学得很好,但是自己一上直播就只有区区二三十人观看,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做短视频这件事的核心是做内容,如果你对内容不懂,那学什么所谓的专业技巧都是没有用的。

这和周总前面说的研究框架的逻辑是一样的,我在这里称之为体系,比如说做短视频的核心就两件事,做内容和做运营,前者是引流,后者是激活粉丝价值。如果内容不懂,就要去学习如何做内容,从最基础的如何写作开始。最快的方法就是买一本成体系的教你如何写作的书去读。

如果直接找一个做内容厉害的人交流,不是会进步更快吗?实际上可能因为你写作相关的系统框架还没有建立,你和专业大咖的沟通也会出现认知的问题,有点像鸡同鸭讲的感觉。所以最好的快速学习能力就是读书能力,快速让自己建立系统的框架,不要被现有的东西束缚,这样才能随时推翻自己以往的认知。

2. 抓主要矛盾(抽象化)

子超的微信未读消息常年保持在几十万条,置顶的重要联系人和群聊也有上百个。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一一回复所有人,只能筛选和回应对我有价值的人和信息,不然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看手机上了。

同样的,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能力,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拜访你、向你请教问题,一天下来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每天忙成狗,但实际上既没什么物质上的收获,个人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增长,纯粹是浪费时间。

子超的建议是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安静的地方,好好想想自己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达成核心目标需要做哪些事,然后在这些待办事项里找到最重要的一件,这件事就是你的主要矛盾,做好这件事你的核心目标就可能完成了80%。

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好只做一件事,把代表着主要矛盾的事做到极致,你会发现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做了,因为相比较来说其他的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重要。我们在专注做事的时候自然会去除噪音,比如可约可不约的朋友就不约了,短视频也不刷了,大量的时间就释放出来了。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分享过,产品经理要有抽象化能力,比如要从你产品的大量用户反馈里抽象出来这些反馈的共性,然后只做共性的需求。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有点像张一鸣常提的大力出奇迹的概念,抓主要矛盾,集中一点突破,而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

我们会看到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并不具备专注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虽然社交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如果没有专业能力,到头来那些社交也是无效社交。抓主要矛盾本质上还是抓自己的一技之长,把自己的能力强化到行业第一。

“你这个人是有一定能力的”和“你这个人在某个领域是行业第一”,这两个评价是有天壤之别的。前者是你有资格成为别人的朋友,后者是别人会非常愿意跟你合作。为什么每天找你的人很多,却很少有来跟你合作的,就是因为你还没有成为行业第一。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打造自己的杀手锏。

3. 坚持做正确的事(复利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坚持刷牙,岁数大了依然可以吃到很美味的食物,这个算是每天刷牙的福利(复利)吧。坚持做正确的事,核心还是要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曾鸣教授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取舍,取舍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坚持做困难但是长期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战略的定力,也是战略的复利,而很多人讲的长期主义的来源就是战略的复利。

怎么做取舍是有一个框架的,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事情呢?首先我们在想做、可做、能做之间找到一个小小的交集,想做代表着你的目标是什么,可做是你对机会的判断,能做是你真实可动用的资源和能力。战略为什么难就是在美好的理想(想做),残酷的现实(可做),以及永远不够的资源人才和组织(能做)之间去纠结。

而大部分的机会要么是共识的机会,要么是反共识的机会。共识的机会是大众都知道的,非常内卷;反共识的机会,没人相信和支持,非常艰辛。为什么要跟大家聊战略,子超有一个逻辑就是人的发展可以看做是一个公司的发展,人的每一天干什么,一定要产品化运营。你的目标、定位、努力路径和发展节奏一定要想好。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坚持做困难但长期正确的事,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坚持反共识的机会。你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没有人理解的,但这里才有大机会。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就会有超限成长的机会。段永平认为,很多人觉得成功和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成功和运气没有什么关系,你只要在做正确的事上坚持够久,运气来的时候你总会预见的。

借助势能部分(外力)

1. 跟对大哥(行业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我奋斗外,更重要的事情是跟对大哥。韩信在项羽的麾下就是一个小小的执戟郎中,而在刘邦的麾下就成了大将军。雷军说自己投资只投熟人,直译就是跟我混的兄弟我会投,嫡系推荐的兄弟也会投,当然最终投资与否还是看项目本身。

我们常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人都想抱大哥的大腿,那具体路径要怎么拆解?首先学会分辨谁是真正的大哥,毕竟你的试错成本很高,至少要跟大哥半年起。

我们只看两点:第一,他有没有被行业认可的成果;第二,他是不是一个会分享的人,分享资源、分享钱。如果两点都具备,那我们就可以认定,他是一个好大哥。

问题又来了,大哥凭什么看得上你呢?也看两点,首先你是不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人,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其次你的人品是否经得住考验,对大哥是否真诚。

有时候跟大哥产生意见分歧了,一定要盲目相信大哥。因为他站的位置比你高,经历的事情比你多,掌握的信息也比你全面,他做出的决策一定是有道理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讨厌PUA,但还是要尽量多从大哥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自己的认知才能不断进化。

2. 建立行业社群(圈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杠杆的时代。《纳瓦尔宝典》里提到,商业杠杆主要有资本、人力和没有边际复制成本的产品,比如代码、媒体。子超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撬动的最佳杠杆,就是建立自己的行业社群。

建立行业社群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可以提高自己在行业的影响力,第二个通过建立社群来锻炼自己运营人的能力,第三个就是通过社群的影响力来聚集行业的顶级人才。一个优质的行业社群,甚至可以影响行业趋势的发展。

很多人并不认可做社群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是AI领域的专家,擅长用写文章和拍短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建议他尝试建立一个自己的AI社群,他一开始拉人的速度非常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比较排斥这件事的,但等到了他的第一个500人社群起来后,他的行业影响力也逐渐显现出来,他写的第一本关于AI的书籍现在也正在发行的路上了。

朋友告诉我,社群在30-50人之间没有感觉出来任何变化,拉到150人的时候就想放弃了,等到了300人的时候开始有人主动分享AI的文章和视频了,拉到500人的时候这个群开始有了归属感,他觉得很奇妙。如今,他已经拉了三个500人的AI社群,他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渐破圈,朋友说如果不是我逼着他建立社群,他也没有机会感受到社群所带来的价值。

社群就像我们的外挂,运营得好可以不断地从中筛选出来优质的行业大咖。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人会加入,差一些的人被淘汰,这就是社群的新陈代谢,生生不息。随着社群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真正的行业大佬也会加入其中,也许这些大佬之中就有自己命中注定的要追随的大哥出现,这也是额外的惊喜。

3. 打造自己的IP(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社群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主要限制于私域,但我们可以通过打造自己的IP,用文章和短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就会有更多人认识你、认可你,也会有更多的不同行业的流量关注到你,这是公域的影响力。

很多人认为,打造IP是企业老板或者知识分享博主需要考虑的事情,为什么普通人也需要打造IP?实际上,打造IP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下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线上的表达和分享都相当于在长期塑造自己的标签,一个鲜明的IP可以让人更快速地了解你。IP的本质就是交个朋友,是真诚和陪伴,可以让对方更快速地对你产生信任感。

关于具体如何打造IP,子超只说两点,第一点就是如何给自己定位。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一技之长,有哪些发光点和擅长的点。如果你输出的内容不够专业,大家会觉得看你的内容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的一技之长不足以达到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那么自己的IP就很难破圈和起到杠杆的效果。

其次是内容方面,你的内容要对别人有帮助有价值,哪怕是逗人一乐也是给人带来了情绪价值。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你做短视频的技巧,如果你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可以直接忽略这些技巧,比如 “短视频的前3秒停留时间很重要”、“内容不宜过长”等等,忘掉这些“术”,专注于“道”,即便你的内容超过了5分钟也依然会受欢迎。

最后的补充

整套理论下来,最根本的还是要练好内功。如果自己的实力不足,外界的势能反而会带来反噬。就像前不久,90后网红程前与周鸿祎等一众大佬同台,聚光灯下,暴露了他不在线的情商和智商,最终苦心经营的人设一夜之间崩塌了。

提升自己最笨的,但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书籍是最廉价的奢侈品,一本好书,可以刷新你对世界的认知,提升你对行业的理解,帮助你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世界飞速发展,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出现了新的技术而恐慌,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次黑天鹅事件而焦虑,这些大部分恐慌和焦虑的原因,是因为新事物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无法看清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子超精心挑选了一些书籍,大家可以在拼多多的“多多读书月”活动中下单,会有非常多的优惠,也可以在拼小圈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书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定位》

一句话总结:学会聚焦、做减法,抓主要矛盾。

《定位》在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定位理论也被美国营销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但定位的适用性远不止营销领域,无论做产品、运营还是内容,甚至在个人的成长方面,定位都能给你带来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引爆点》

一句话总结:让我们的人设、IP和活动更出圈。

流行风潮看似捉摸不透,但有迹可循。一个话题、一个产品如何引爆流行?这本书系统地将流行现象归因为三种模式。想要做内容的人必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海星式组织》

一句话总结:关于如何打造社群,这本书是鼻祖级的教科书。

海星被切掉大部分组织,仍然能再生,而蜘蛛的头部受创,就会死掉。海星式组织是松散的去中心化的组织,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变化,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之对应的是中心化的蜘蛛式组织,比如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公司的一把手来发号施令。两种组织形式各有特色,如何将它们完美结合,这本书有系统地阐述,对社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

一句话总结:如何给自己的工作做减法。

这本书很适合P(Perceiving)人阅读,因为P人喜欢随性而为,这本书正好对症下药。一段时间内,人只能保证做好一件事,所以这意味着你必须要有所取舍,有所计划。保持自律很难,因为自律是反人性的,但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可以的。如果是希望超限成长的人,最好是把好的习惯变成一种信念去坚持,比如我进入一个领域,就要做到这个领域的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纳瓦尔宝典》

一句话总结:一个人要如何变得富有,以及对财富的观点。

这本书是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作,我都已经送了几十本《纳瓦尔宝典》给自己的朋友们了。因为它里面有太多智慧的观点,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套自己成长的方法论,尤其是如何利用杠杆,系统化地运营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黑天鹅》

一句话总结:不确定的事件总会发生,主动拥抱变化。

作者是纳西姆·塔勒布,华尔街最有传奇色彩的对冲基金经理。别人遇到股市崩盘赔的一塌糊涂,他却赚得盆满钵满。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黑天鹅”从此也成为了重大不确定时间的代名词。未来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只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小而美》

一句话总结:几个人的小公司可能比大公司更优秀。

段永平说过,公司为什么要做大,自己宁愿做一家赚钱的小公司,也不愿意做一家不赚钱的大公司。这本书预测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收入和估值巨大的小公司诞生,规模在几个人到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却能撬动很多大市场。未来的AI时代,一个人的公司更会成为趋势,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柔道战略》

一句话总结: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

周鸿祎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当小公司遇到大公司,如何在竞争中获胜?除了商战,柔道战略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当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如何避开对手的锋芒、实现四两拨千斤?这本书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小岛经济学》

一句话总结:小白读者也能看懂的经济学。

经济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人都因为惧怕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而放弃了研究。这本书对小白非常友好,生动形象地从一个小岛的经济发展入手,将复杂的经济学知识简单易懂地灌输到了读者的脑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极简欧洲史》

一句话总结:系统介绍了欧洲文明是如何发展和进化的。

这本书篇幅很短,脉络却很清晰。从日耳曼蛮族、罗马基督教会、古希腊罗马学术三个方面展开,将欧洲从古希腊到二战的历史囊括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理解和改变世界》

一句话总结:人类如何用信息、知识和智能去改变世界。

本书作者约瑟夫·希发基思是图灵奖得主、中美法三国院士,在他的视角下,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如何处理信息、知识,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读完这本书,AI领域的创业者应该会有很大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一句话总结:伟大确实不是计划出来的。

非共识的方向才有机会,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公司,就比如这一轮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所以很多时候,你认为对的事情,虽然大家并不认可,但这依然值得坚持,值得去奋斗。只要不下牌桌,就一直会有机会。

杨子超:超声波创始人、发光小程序创始人、爱部落轻日记社区创始人、超级商业认知商学院创始人、和牛商业创始人、中关村创业博物馆创始捐赠人、知名互联网意见领袖、天使投资人。

拥有12年的互联网产品经历,曾做过门户、B2C、C2C、导航、社交、FM、周刊等产品。担任清科集团旗下沙丘大学导师、《创业家》黑问社区明星导师、2014ELIFE校园黑马创业大赛的北京赛区导师、2016年武汉青桐汇、合肥合创汇投资人评委、2017-2018搜狐汽车年度大选评委嘉宾、2018年Hackaday360产品创新挑战赛决赛专家评审团评委、新浪网2021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元宇宙分论坛主持嘉宾、微博2022新智者大会元宇宙分论坛主持嘉宾、新智者Talk特约主持嘉宾、2023首届新智者价值榜专家评审、2023世界智能大会观察员、大浪智库(新浪集团旗下高端研究智库)高级顾问。09年自英国回国后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多个创业项目,积累下很多创业经验。

超声波旗下的超声波俱乐部目前成员涵盖了超过100位AI领域的顶级创业者,连接超过1000位AI领域的创始人、CTO、产品经理和风险投资人。